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养鹿频道 » 鹿病防治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鹿的传染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坏死杆菌病
  鹿坏死杆菌病是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粘膜外伤感染,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口腔粘膜和皮肤,呈坏死性病变。有时在肝、肺形成转移性病灶。如不治疗,多以死亡为转归,损失很大。
【 病原】 病原为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特别是饲养场内,也存在于健康动物肠道内。此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常呈线状,有时呈串珠状,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厌氧,在肝、脑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此菌抵抗力不强,加热60 ℃ 30 分钟,及100 ℃ 1 分钟可杀死;2 . 5 %福尔林、5 %来苏儿,10 一15 分钟可杀死。鹿的坏死杆菌病一般多由坏死杆菌及其他细菌混合感染。

【 流行病学!鹿的坏死杆菌病常在秋冬季节在鹿群中散发。仔鹿易感性强,在运动场凸凹不平、有异物、积水泥泞时更易感本病。公鹿因顶斗蹄部损伤,哺乳期和分群仔鹿蹄被。踏伤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 病状】 主要临床症状是跋行。同时可见蹄叉红肿,继而蹄冠红肿,局部发生坏死。坏死组织不断扩大、破溃,流出污秽的带恶臭的浓汁和坏死组织片。如不及时治疗,肿胀迅速向上蔓延,掌部肿粗1 倍,此时多数由于病灶坏死组织碎片随血液循环转移于肺,形成坏疽性肺炎。有的于唇粘膜和齿眼粘膜上形成溃疡性坏死。皮肤坏死主要发生在肩部和背部,局部先肿胀,然后脱毛,形成坏死,久不愈合。
  随着坏死病变的进展,鹿精神沉郁、减食、不愿活动、消瘦。延误治疗多以死亡为转归。
【 剖检]一般尸体消瘦。蹄叉、蹄冠、蹄底及蹄周围组织糜烂、坏疽。坏死病变可蔓延到肢体皮下组织,引起掌部甚至飞节肿胀、坏死,并形成痊管。坏死组织呈灰黑色或灰绿色,并有灰白色脓汁,恶臭。腋下淋巴节、膝淋巴节肿大。严重病例蹄软骨、关节、韧带坏死,蹄匣脱落。这种情况多见于肺化脓和肺坏疽,肝脏表面布满灰白色节结样坏死病灶。

【 诊断】 坏死杆菌病临床症状明显,不难作出诊断。但是对于转移到肝、肺等内脏器官的坏死杆菌病较难诊断。前苏联学者波罗乌斯介绍,用福尔马林血清反应诊断成年鹿坏死杆菌病,检出率达95 %。方法是:试管内盛抗凝剂柠檬酸钠0 . 1 克,静脉采血10 一15 毫升,徐徐反复倒立数次,达到抗凝目的。在室温下静止12 一24 小时,取上清液3 毫升装人反应管,滴加市售福尔马林2 滴,放人37 ℃ 温箱内,每隔3 一4 小时振荡1 次,24 小时检查结果。判定标准是,阳性呈致密、无弹性、发荧光或乳亮的凝结块;阴性则原血样不发生任何变化。
【 治疗】 鹿坏死杆菌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防止病灶扩散和转移。对患部仔细地剪毛清洗之后,清除坏死组织及其碎片、脓汁、异物,必要时扩创、引流。总之,要充分暴露创面,用3 % 双氧水或1 %一3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撒布碘仿和硼酸等量混合的粉末,或四环素粉、高锰酸钾粉,或灌注龙胆紫液、涂硫黄软膏等,都能收到良好效果。经过上述处理后,最好敷以绷带,其中以加10 %石脂酒精(加热到30 ℃ )的绷带为最好。还可以用0 . 25 %奴夫卡因20 毫升、链霉素100 万单位,进行蹄部神经封闭,以阻断病理机转中的恶性循环,平息炎症,改善营养,促进愈合。
  口腔坏死杆菌病变,可立刻除去病因,饲以软干草和高蛋白质多维生素饲料,局部用高锰酸钾液冲洗,涂碘甘油,并给予全身治疗。
  坏死杆菌病的全身疗法,对于衰弱的病鹿十分必要。可静脉注射甲硝哇250 一500 毫升,加青霉素80 万单位的10 支,或氨节青霉素10 支;或静脉注射替呱哩100 一200 毫升;或静脉注射环丙沙星100 一200 毫升。也可静脉注射5 %一10 %葡萄糖500 一1 00 0 毫升,在葡萄糖液内加人安钠咖注射液5 毫升、乌洛托品注射液20 毫升、磺胺啥吮注射液20 毫升则效果更好。食欲不振时,可灌服龙胆末、大黄末、姜配等。同时,常规肌肉注射抗生素。最好用广谱抗菌药拜有利,每次肌肉注射5 毫升,每日1 次,连注3 天。脚浴是预防和治疗坏死杆菌病的最简单办法,即在鹿必经之路设脚浴槽,内盛3 %来苏儿,或10 %硫酸铜溶液,或3 %高锰酸钾溶液等,能收到明显的疗效,同时又能预防本病的发生。
{ 预防】 主要是保持地面平整和卫生,抑制细菌繁殖。

其次是保持鹿的皮肤粘膜完整,防止细菌侵入,如做到地面清洁无异物,不喂带芒刺的饲料,鹿换圈分群要稳,防止互相踏伤等。再次是提高鹿的健康水平和抗病力,如在公鹿锯二茬茸之后,减少精料给量,降低鹿的性欲,防止顶斗,能有效地防治本病。最后是对病鹿及时隔离并进行消毒处理。

结核病
结核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在鹿群中大批发生,影响鹿的发育和生产能力,损失较大。
[病原]病原体为结核杆菌,分人、、禽3 个型,都可以感染鹿,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胞、无荚膜、不能运动,对热的抗力低,对干燥、腐败环境和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

【 流行病学】 鹿与患结核病的家畜混养,饲养员患结核病,鹿最容易受感染。饲养管理欠佳,鹿群健康状况不良,抵抗力低下,可成群发病。有的鹿场用结核菌素点眼,检疫阳性率高达26 %一40 %。
【 病状】 初期病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之后主要表现是逐渐消瘦,弓背、咳嗽、不爱运动、减食、贫血、被毛粗乱、体表淋巴结肿大。在须部、鼠蹊部可见拳头大的肿块,产茸力和繁殖力显著低下。
【 剖检】 尸体一般消瘦,剖开腹腔后,在不同的脏器可看到不同的结核结节。结节有米粒大、绿豆大、黄豆大乃至蛋黄大不等,为灰白色,坚实,互相连接重叠;切开后内容物呈干酪样,黄白色,无臭味,这是结核结节的特点,与其他脓肿相区别。
【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的消瘦、咳嗽、体表淋巴结肿胀,以及剖检症状可以作出诊断。利用牛结核菌素点眼,能检出鹿结核,但受诸多因素影响,结果出人很大。确切的诊断是实验室细菌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
【 治疗】 因本病大批发病,呈慢性经过,除非特别优良的种鹿外,治疗意义不大,宜早期淘汰。[预防l 本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是加强鹿群饲养与卫生管理,不与家畜接触,饲养员要进行身体检查,患结核病者立即调离。有人主张用卡介苗接种新生仔鹿,有一定效果。但免疫量、免疫期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患鹿实行隔离和临时消毒,防止继续感染。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人鹿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流产、皋丸炎、关节炎为主要症状。
[病原]病原是布氏杆菌,分牛、3 型,鹿对3 种型都敏感。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胞,无鞭毛、荚膜,无活动性。厌氧,对热敏感,对干燥有很强的抵抗力,侵袭力强,可以从正常皮肤粘膜侵人体内。
【 流行病学】 患布氏杆菌病的鹿和带菌动物是主要感染源,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其次是皮肤粘膜。实际上任何途径都可感染,患鹿的乳汁、脓汁、流产胎儿、子宫分泌物等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亦有很强的感染力。l 病状]本病呈慢性经过,初期症状不明显,日久可见食欲减退、消瘦、皮下淋巴结肿大,生长发育缓慢。母鹿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阴道流出物有恶臭。2 %的公鹿单侧或双侧辜丸肿大,不愿运动,喜卧,站立时后肢张开;生长出畸形茸或病态茸。21 %的病鹿膝关节肿大,少数飞节肿大。有的肿大并破溃。大部分因增生引起关节畸形。畸型茸为发炎关节对应侧。仔鹿出现后肢麻痹,行走困难。5 %的成年鹿头部枕后有半球形的肿胀,切开后排出多量脓汁。【 剖检】 流产胎衣绒毛膜下组织胶样浸润,胎衣增厚、充血、出血。胎儿真胃中有微黄色或白色粘液和絮状物,胃肠浆膜上有絮状纤维蛋白凝块。
乳腺发生卡他性炎症与化脓性炎症。脾肿大,关节肿大、组织增生。公鹿肇丸肿大,内有脓汁和坏死灶。
【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如流产、肇丸炎、关节炎、慢性消瘦等,不难作出诊断。确切诊断需进行生物学、血清学和动物接种等诊断方法。
【 防治1 要定期检疫,阳性鹿要隔离饲养,鹿舍要定期消毒,对产房及母鹿分泌物更要注意消毒处理。对鹿群可接种羊布病5 号疫苗。对病鹿要用拜有利、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合霉素等治疗,但疗效不理想。
钩端螺旋体病
  鹿的钩端螺旋体病以前称血尿病,主要特征是:血尿、黄染、短期发热。
l 病原l 病原为钩端螺旋体,血清型有130 多个,抗原构造复杂,鹿的钩端螺旋体属于波摩那型。
  钩端螺旋体为需氧菌,镀银法和姬姆萨染色易染,普通染色不易着色。对理化因素抗力较强,耐寒、耐湿,在含水的泥土中活6 个月。对热、酸、肥皂等普通消毒剂较敏感。

【 流行病学】 国内不少鹿场发生本病。鼠类是主要带菌者,夏秋季呈暴发性和散发性在鹿场流行,仔鹿敏感。有的鹿场终年流行。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家畜中羊、牛、猪等隐性带菌者对鹿场威胁很大。
[病状】 临床多见急性经过(1 一3 天),患鹿垂耳、离群、拒食、无神,可视粘膜和皮膜黄染,血样尿液,贫血,血液稀薄、色淡。初期体温高达41 ℃ ,不久降至常温,多以死亡转归。亚急性型和慢性经过的较少。
良性经过者,贫血状态逐渐停止。血尿和黄染逐渐消失。恢复食欲而康复。
【 剖检】 皮下脂肪及脏器黄染是主要症状,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肝黄土色,质脆,表面有出血点。肾肿大,色淡,切面有出血点。肺呈浆液性炎症。【诊断】 主要根据血尿、黄染、贫血、衰竭等做出初步诊断。必须依据细菌学和动物接种才能做出确切诊断。

【 防治】 治疗应尽早进行,在体温40 ℃ 以上时治疗效果较好,一旦体温降至常温,则治疗效果不佳。首选药物是拜有利,成鹿5 毫升、幼鹿0 . 5 毫升,每天肌肉注射2 次,连注3 天;青霉素,每次150 万一250 万单位肌肉注射。必要时可静脉注射环丙沙星100 毫升、青霉素80 万单位10 支,同时要强心补液。0 . 1 %稀盐酸300一500 毫升1 次静脉注射,也可收到满意效果。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每天2 一3 次,坚持3 一5 天为一疗程。
笔者曾用10 %盐水作抗凝剂,抽取健康鹿血200 一300 毫升,进行输血疗法,效果亦好,但由于鹿擂捉难度较大,应用受到限制。
预防的积极措施是注射钩端螺旋体菌苗,同时消灭鹿场内外老鼠。注意病鹿的隔离和消毒。
巴氏杆菌病
  本病见于各种畜禽,以出血性炎症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鹿的巴氏杆菌病呈急性经过,危害很大。

【 病原】 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两端着色明显,无鞭毛,不产生芽胞,不能运动,抵抗力不强。

【 流行病学】 巴氏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健。

康动物呼吸道粘膜上,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则变为致病菌引起感染。本病在鹿场以散发形式存在,也有呈流行暴发的,常年均可发生,以5 一6 月份多见,与年龄性别关系不大。

[病状]潜伏期1 一5 天,患鹿多呈急性败血型和大叶性肺炎型经过。
① 急性败血型病鹿体温上升至41 ℃ 以上,精神高度沉郁,呼吸急促,食欲废绝,有的有血便,病程1 一2 天,有的来不及发现症状便已死亡。
② 肺炎型精神高度沉郁,呼吸困难,咳嗽。鼻镜干燥,有的口吐泡沫或有鼻漏,病程4 一5 天。
【 刹检】 急性败血型可见皮下、肌间胶样浸润。皮下、心外膜、心内膜、消化道粘膜充血、出血,肺水肿、淤血,淋巴结出血,实质器官变性,脾通常不肿大。
肺炎型可见纤维素性胸膜炎,胸肺粘连,胸水较多。肺呈不同程度肝变期变化。慢性病程的肺有坏死灶,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I 诊断l 根据发病快、脏器出血及流行情况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切诊断需经涂片染色查见两端染色的小杆菌,或经组织培养和动物接种等实验室诊断。
【 防治】 要加强鹿场的日常卫生管理,提高鹿群的抗病能力。对鹿舍要搞好清洁卫生。注意消毒。
  病鹿在开始时给予大剂量青霉素,1 次160 万一320 万单位,每天2 一3 次,5 天为一疗程。磺胺药疗效较好,母鹿每次8 一10 克,公鹿10 一15 克,日服2 次,连服3 天。抗巴氏杆菌病新药唆乙醇,每千克体重1 片,日服2 次,连服2 天。拜有利,成鹿5 毫升、幼鹿0 . 5 一1 , 0 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 次,连注3 天。根据病情,要给予强心、补液等对症治疗。

破伤风

本病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鹿主要表现对外界刺激兴奋性增强,肌肉强直,痉挛。

【 病原】 病原体为破伤风杆菌,有鞭毛,能运动,可形成芽胞。广泛分布在土壤中,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生长,芽胞抵抗力很强。
【 流行病学】 各种家畜和人都易感破伤风。鹿多由锯茸工具受芽胞污染、公鹿顶斗时发生外伤而引起。当伤口小而深并化脓,形成厌氧环境时最适合破伤风杆菌繁殖。断脐、刻耳号等引起的感染并不多见。鹿患本病呈散在性发生,治疗不当,死亡率很高。
【 病状]潜伏期1 一2 周,病初见鹿咀嚼缓慢,运动稍强直,对刺激敏感。随后出现全身性骨骼肌强直痉挛,患鹿张口困难,采食咀嚼障碍、流涎,耳竖立,瞬膜外突,鼻孔开张,四肢强直,步履困难,反射机能亢进,稍行刺激就惊恐不安,出汗,病程1 周左右。
【 剖检】 尸体特别僵硬,死前短期内体温上升达43 ℃ ,窒息死亡可见肺淤血、水肿,有的可见心肌变性、躯干四肢肌肉间结缔组织胶样浸润。
【 诊断】 病初症状不明显,正确诊断困难,随着病程的进展,出现咀嚼吞咽困难、流涎,肌肉强直,反射性增强等可作出诊断。
【 防治】 首先应防止发生外伤,对锯茸、刻耳、外科手术等必须严格消毒。
其次要搞好病鹿护理,可单圈饲养,保持安静、暗光,圈内铺以厚的垫草。对伤口部位进行常规外科处理。药物治疗,可试注射破伤风类毒素10 万国际单位,然后可对症治疗,静脉注射25 %硫酸镁50 一100 毫升,5 %葡萄糖500 毫升,20 %乌洛托品50 毫升,也可注射5 %静松灵5 一10 毫升,或肌肉注射拜有利,成鹿每次5 毫升,每天1 次,连用3 天。早期治疗,1 周后可见好转。
鹿狂犬病
  这是一种在鹿场散发的急性神经性传染病,主要表现精神兴奋、狂燥或沉郁,小肠出血,有些鹿群发病率约30 % ,死亡率100 %。
【 病原】 引起本病的病原是一种弹状病毒,横断面呈椭圆形,直径90 微米,在鼠脑可以继代繁殖,病毒不能通过赛氏EK 滤板,与狂犬病固定病毒抗原相关,对犬毒力小,对鹿感染力大。
{流行病学} 该病常年散发,有时呈流行性,多发生在冬末春初,不分年龄、性别,梅花鹿、马鹿均易感。目前对于该病来源、感染方式尚不完全清楚。
【 病状】 大致可分为3 种类型。
① 兴奋型突然发病,离群尖叫不安,啃咬自己或其他鹿,顶撞围墙或其他鹿,严重者可将头部毛撞掉,皮内渗血,对人有攻击行为。有的鹿鼻镜干燥,流涎,结膜潮红。体温初期升高1 . 0 一2 . 5 ℃ ,后期下降。偶见前肢刨地、舔肛门及乳房。便秘、下痢交替,里急后重,走路踌珊,进而后躯呈不完全麻痹,伫立时四肢叉开。最后倒地,头颈后背。病程3 一5 天。② 沉郁型患鹿精神不振,呆立,拒食,头震颤,磨牙空嚼,耳下垂,后躯无力。下痢,回视腹部,行走瞒珊,流涎,卧地不起,5 一7 天死亡。
③ 麻痹型患鹿减食或拒食,后躯无力,走路摇晃,或呈母畜排尿或站立姿势。强行驱赶时,则见后肢拖地行走。死期较长。
【 剖检】 一般尸僵完整,营养良好。口角有粘液,角膜高度充血,有的肛门周围被污染,皮下血管充盈。肝肿浊,小叶间结缔组织增宽,脆面有钱币大坏死灶,切l 旬轻度外翻,血流量较多,质脆。脾轻度萎缩。真胃幽门部位粘膜有新旧不同的出血性溃疡(3 一5 处)。十二指肠内容物呈小豆粥样,空回肠粘膜呈卡他性变化,或局段性出血,严重的呈红色腊肠样,直肠内宿便恶臭,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硬脑膜下血管出血,脉络丛血管充盈,皮质有小出血点。小脑、延脑、桥脑、四叠体、丘脑均明显充血。

【 防治】 治疗上尚无有效办法。预防可肌肉注射狂犬病疫苗,注射后两周产生免疫力,可预防本病。若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2 次,间隔1 周;梅花鹿成年公鹿用量为25 一30 毫升,母鹿20 一25 毫升,育成鹿20 毫升;马鹿成年公鹿40 一50 毫升,母鹿30 一40 毫升,育成鹿20 一30 毫升。兰州生物药厂生产的鹿用狂犬病冻干苗,每只鹿注射5 毫升,注射1 次即可。
肠毒血症
  鹿肠毒血症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胃肠出血为特征,与快疫有相似的临床症状,病程短、死亡快,经济损失大。
【 病原】 病原为产气荚膜杆菌,又称魏氏梭菌,为厌氧性粗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形成荚膜,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偏向一侧,抵抗力不强。本菌能产生强烈外毒素,这些毒素能引起溶血、坏死和致死。
{流行病学】 本病多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料酸败、冰冻、突然变更及阴雨天为本病诱因,营养好的鹿多发。

{病状】 患鹿食欲减退或拒食,精神沉郁,离群独卧。回视腹部,腹痛不安,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腹围增大,腹泻便血。初期体温升高到40 . 5 一41 . 0 ℃ ,后期下降。濒死前呈现角弓反张,最后昏迷死亡,病程1 一2 天。有的看不出症状就已死亡。
【 剖检】 一般营养良好,腹围明显增大,皮下有出血样胶样浸润,有多量的胸水、腹水,呈暗红色。真胃粘膜出血,有的粘膜脱落,小肠原发性出血,呈血肠样,大肠内容物黑色、恶臭。肺水肿、出血,肝肿大、质脆,肾肿大、质软,脾肿大、出血。

【 诊断】 膘情好的鹿易发病。有饲料酸败、突然更换饲料等诱因存在,发病突然,死亡快,小肠出血呈血肠样,可作出初步诊断。取肠内容物用离心机离心,取上清液给耳静脉注射1 毫升,10 分钟内死亡;实验室查出带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的大杆菌,可确诊。
【 防治】 治疗上可采用解毒强心法,静脉注射10 %葡萄糖液100 毫升,25 %尼可刹米10 毫升。肌肉注射拜有利,成鹿每次5 毫升,每天1 次,连注3 一5 天。或用链霉素、庆大霉素150 万单位,氯霉素30 万单位,维生素B 、维生素C 各10 毫升。也可混饲磺胺眯,每只鹿每天10 克,连喂7 天。预防最好注射羊肠毒血症、快疫、碎疽三联疫苗,用量6 一10 毫升。同时注意饲养管理,饲料要现泡现喂,变更饲料要逐渐进行,不喂冰冻、酸败饲料。圈舍可用20 %生石灰液、饲具可用3 %苛性钠消毒。

气肿疽病
气肿疽又称黑腿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

【 病原】 病原为气肿疽梭菌(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菌体两端钝圆,有鞭毛,能运动。芽胞位于中央或偏向一端。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不强,但芽胞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能保持毒力5 年,胃液不影响芽胞毒力。

【 流行病学]本病呈地方性散发流行,鹿在夏季多发。在自然条件下感染牛、羊,用被污染的饲料喂鹿,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
【 病状]潜伏期3 一5 天,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 一42 ℃ ,食欲骤减或废绝,反当停止。常见跋行,继而在肌肉丰满处(如大腿、臀部、腰部、颈部肌肉)发生炎性肿胀,肿胀部皮肤干燥,暗红色或黑色,触诊有捻发音,叩诊有鼓音,气肿蔓延很广。后期,呼吸困难,体温下降,结膜发纷,心力衰竭而死亡,鹿的死亡率几乎为100 %。
【 刹检】 尸体很快腐败而膨胀,四肢伸直,天然孔流出泡沫样、血样液体,肌肉明显坏疽,呈黑色,肝、脾肿大,切口流出大量液体,其他器官呈败血样变化。【诊断】 发病急,体温高,死亡快,肌肉丰满处发生肿胀,按之有捻发音,可作出初步诊断。用病鹿肝脏研成乳剂接种豚鼠,在16 一36 小时内豚鼠死亡,肝表面压片镜检可见到带有英膜的单个或两个相连的大杆菌。

【 防治1 在流行鹿场可注射气肿疽明矾疫苗或气肿疽甲醛疫苗。皮下注射5 毫升,免疫期6 个月。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可用抗气肿疽血清静脉注射150 一200 毫升,重症鹿12 小时再重复注射1 次。肌肉注射拜有利5 毫升或青霉素200 万单位。四环素100 万单位溶于5 %葡萄糖200 毫升中静脉注射,或10 %磺胺啥陡80 一100 毫升有致病作用,在鹿的抵抗力降低、肠道消化机能紊乱时引起发病。埃希氏大肠杆菌和溶血性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有鞭毛,能运动;在普通培养基上呈波状、松软的灰白色粘液状菌落;在普通肉汤培养基内培养12 小时后明显混浊,溶血性大肠杆菌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拳生乙型溶血。本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一般浓度的消毒药均能将其杀死。致病性大肠杆菌与肠道内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结构,能分解产生耐热和不耐热两种毒素。
【 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在天气骤变、饲养失调(如饲料质量低劣)引起消化不良时,易患本病。
【 病状】 有的患鹿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初期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沉郁,呆立;有的卧地,粪便呈牛粪样,有血液。后期食欲废绝,排血便,腰背拱起,里急后重,体温41 . 0 一41 . 5 ℃ ,病程1 一3 天。
仔鹿主要是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腹痛蜷缩,排泄红色血便和脓血便,体温不高于40 ℃ ,呼吸频数,死前呈现角弓反张,鸣叫。
【 刹检】 尸僵良好,肛门周围被血便污染,皮下出血时出现胶样水肿。腹水增多呈擂红色,并有恶臭味。全身淋巴结均肿大,尤以肠系膜淋巴结为甚,外观黑紫色,切面多汁。前三胃无变化,大网膜出血,真胃粘膜有陈旧性出血斑,肠系膜有的水肿,肠内容物呈小豆粥样,肠粘膜有散在出血点,有的粘膜脱落。脾正常或稍肿、质脆,切面小梁不明显。肝肿大、质脆,表面有点状出血。心冠和心外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肺表面有大量出血点。
【 诊断】 根据血便,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经化验室做培养、动物接种和生化反应试验。鉴别诊断应注意和炭疽、巴氏杆菌病,肠毒血症及急性胃肠炎相区别。

【 防治】 肌肉注射拜有利,幼鹿每次0 . 5 毫升,成鹿5 毫升,每天1 次,连用3 天。链霉素每天3 一4 克混于饲料中喂给,7 天为一疗程;磺胺眯8 一10 克,每天分两次给予,5 天为一疗程。预防要注意卫生,对圈舍用生石灰、草木灰进行紧急消毒,饮0 . 1 %的高锰酸钾水,冬季注意饮温水。

弓形体病
鹿弓形体病是一种急性原虫性传染病,对鹿危害较大。

【 病原】 病原为弓形体原虫,在有性期(裂殖增殖和配子增殖并形成卵囊),只在猫科动物小肠内进行增殖性的活动,滋养体在有核细胞内进行繁殖,未染色的滋养体呈船形,大小为4 一8 微米xZ 一4 微米,普通染色着染。滋养体抵抗力不强,常规消毒和干燥均能杀死。卵囊抵抗力很强,虫体在细胞内增殖,细胞破裂,释放出虫体,造成全身细胞感染。

【 病状】 隐性感染的无症状,密集动物群可造成致死性感染。病鹿初期脉搏、呼吸基本正常,体温不定,濒死期增高至41 ℃ 。患鹿绝食拒饮,鼻镜干燥,大小便失禁,后期大便干燥,排便努责。因兴奋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咬仔。中期爬卧不起,不愿活动,后躯麻痹,强行轰跑时两后腿拖地,尿呈微黄色,最后倒地,前肢作游泳样运动,经1 一2 小时死亡。

【 剖检】 皮下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出血点和胶样浸润或坏死。胸腹腔干燥,心肌柔软,心内膜有点状出血,冠状沟脂肪呈灰白色、半透明样。真胃呈轻度卡他性炎症,大肠粘膜肥厚,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肝、肾、脾等器官萎缩。血凝正常,硬脑膜下有水肿,脑明显充血,脊髓液混浊,脊髓切面血染,股神经局限性充血。
【 诊断】 后躯麻痹、胸腹腔干燥、实质器官萎缩、脊髓\液混浊等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显微镜检查,可取脏器抹片,用革兰氏染色,高倍镜下可看到半月形有核的原虫虫体。

【 治疗】 青霉素、链霉素效果不好,长效磺胺每只每日1 次,5 克,连服5 天,可控制发病和死亡。
鹿茸真菌病
  这是长在鹿茸上的真菌引起的疾病,危害鹿茸生长和美观。
[病原]病原属于完全菌亚门,绿菌纲的某种真菌,具体分类尚不清楚。病料在光镜下呈排列不规则的圆形抱子,未见菌丝。培养物镜检见菌丝分枝并分离,菌丝直径1 . 7 微米,菌丝末端的顶端或侧面有长方形小分生抱子,大小为1 . 7 一1 . 9 微米x 1 . 7 一5 . 9 微米。抱子生在无梗的菌丝上。【 病状】 鹿的精神食欲无异常,鹿茸轻痒,因此磨蹭他鹿,鹿茸上出现大量形状不整齐的干性病灶,初期有圆形、边缘整齐的血状小疤,小疤逐渐膨大、破溃形成痴,后期形成小块弥漫性干涸结痴,痴块厚2 一5 毫米,痴皮下为黑红色底面,擦掉黑红色底面,在真皮中部出现紫红色窝状凸凹不平的浸润。病灶处皮肤增厚,病灶在茸的主干中部多见,茸嘴头和茸根部皮肤、角柄处未见,只局限于茸皮,茸质未受侵害。加工时血痴脱落,遗留灰色痕迹。
【 防治】 治疗应早期进行。将鹿保定后,用刀剥掉病灶痴皮,用5 %敌百虫溶液洗刷,轻症1 次见效,重症2 一3 次见效。也可用5 %水杨酸酒精溶液洗刷。本病潮湿天气蔓延较快,因此要注意圈舍卫生,保持通风良好,减少饲养密度。对病鹿及时隔离治疗。 

分享与收藏:  养鹿频道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养鹿频道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