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中药种植 » 山药种植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山药名称及药用小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山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之为薯蓣,被列为上品,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山海经》中就提到, 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薯蓣 。早在周朝时期(约公元前1 1世纪)已有种植。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734年薯蓣作为贡品进献周王室起,至清朝末年,一直作为进献历代王朝之品,被誉为 国药之宝 。考古发现敦煌石窟中即有应用薯蓣的记载。汉代张仲景的医著《伤寒杂病论》列有薯蓣丸,以之命名,可见在方中的重要。
关于薯蓣的作用及用法,《本草衍义》中提到:山药入药,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J子剐去皮,于屋檐下风径处,盛竹筛中,不得见日色。一夕干五分,俟全干收之,惟风紧则干速。《名医别录》中提到: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 头风 )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赢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药性论》中提到: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赢,加而用之。《日华子本草》中提到: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普济方》中提到: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劁如小豆大,/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本草正义》中提到:薯蓣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第其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故补脾、肺必主参、术,补肾水必君茱、地,涩带浊须破故同研,固遗泄仗菟丝相济。诸丸固本丸药,亦宜捣末为糊。总之性味柔弱,但可用力佐使。
在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公元321-379年)的草书《山药帖》中已有了字词,后来唐代诗人韦应物(公元737-786年)也有 山药寒始华 的诗,文学家韩愈(公元768-824年)有 山药煮可掘 的词。南宋陆游的诗句 久绿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煮玉延 ,描写的也是薯蓣。
关于山药的名称,在我国历代多有变化。据一般资料介绍,薯蓣改名为山药是因为避唐、宋两个皇帝之名的缘故。如宋 寇宗奭的《本草衍义》所云: 山药,本名薯蓣,因避宋英宗之讳、唐代宗之讳而改称山药 。果真如此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王焕华等曾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唐代李豫在位7年,即公元762-769年;宋英宗在位3年,即公元1064-1067年。假如真的为了 避讳 ,那么,在762年和1 064赵曙登基之前,在有关书籍上就不该有 山药 一词的出现。可是,在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中已有了字词,后来又有唐代诗人韦应物 山药寒始华 的诗和文学家韩俞 山药煮可掘 的词。再者,在李豫与赵曙当政期间,有唐代咎殷所著的《食医心鉴》(公元847-859年)和宋代朝廷主持编纂的《太平圣惠方》(公元982-992年),以及比《本草衍义》还早30余年的《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唐慎微1 082年著)中,均称山药为薯蓣。试问,难道这些作者竟不知 避讳 一说而敢冒杀头之罪吗?由此观之,寇氏之说是难以成立的。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待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别名异名】  暑预、藷(薯之古字)(《山海经》),薯蓣、山芋(《本经》),诸署、暑豫、玉延、修脆、儿草(《吴普本草》),山藷(《名医别录》),延草(《兼名苑》),薯药(《清异录》),淮山药(《饮片新参》),芋、野山豆、山板术、白苕、九黄姜、野白薯、扇子薯、佛掌薯、白药子、土藷、山藷、白山药、山薯、淮山、淮山药、铁拐山药、铁棍山药。
【处方用名】山药、怀山药、生山药、炒山药等。
【产地】山药产于华北、华南(江西、广东、广西)、华中等地,但主产地在河南,古今均以河南怀庆府带(辖境相当于今河南修武、武陟以西,黄河以北地区)为最上乘,特称c(JpF山药 ,与地黄、膝、菊花合称为 四大怀药 ,久负盛名,畅销海内外(一说为尤以河南新乡地区产者为佳,称为怀山药;另说为河南温县、孟县、博爱、武陡等地古属怀庆府)。怀山药以河南怀庆之产者为极品,又称怀山、怀参、白山药等,较之其他地区的山药,粉性足,质坚实,颜色白,体粗直,拦搓之不裂,煮之不烂,蒸之不缩,补益力较好,素有 铁棍山药 美誊。
◎河南 铁棍山药
【化学成分】山药含淀粉、薯蓣皂苷元、黏液质、胆碱、糖蛋白、游离氨基酸、止权素、多巴胺、盐酸山药碱、多糖、多酚氧化酶、儿茶酚胺、维生素C,黏液质中含甘露聚糖、和植酸3,4-_羟基苯乙胺;有1 9种氨基酸和尿囊素,及含铬、镍、锰、铁、锌、铜、钴、钙钾、溴、碘、氯、硫等多种微量元素。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主治】  健脾养胃,补肾涩精,补益肺气,血痹阻络,缓急解毒。适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虚热消渴(糖尿病)带下尿频,淋浊等。
【配伍应用】
◎山药配白术可健脾,对脾虚之食少腹泻、白带过多有效。
山药配吴茱萸可补肾,宜于劳嗽,遗精,尿频等。
◎山药配甘草可健脾补虚;配地黄益肾养精;配瓜萎生津止渴;配附子温养下焦。
◎山药配半夏止呕;配代赭石、龙骨、牡蛎治喘;配黄芪治消渴;配芍药治痢;配薏苡仁、茯苓治黄疸;配玄参治下元亡阴之虚热;配石榴治滑泻。
◎山药配白术、党参、茯苓,治脾胃虚弱,食少倦怠,腹胀便溏。
◎山药配内金、焦白术、炒扁豆,治小儿消化不良,纳差腹胀腹泻,面色萎黄,消瘦。
◎山药配芡实、白术、莲子,治妇人脾虚湿胜,带下绵绵,色白不臭。
◎山药配黄柏、车前子、白果,治妇人带下黄稠,并且有腥臭味。
◎山药配白术、玄参、牛蒡子等药,可治肺之气阴不足,咳喘短气,无痰或痰少而黏。
◎山药配山茱萸、冬虫夏草、五味子等,可治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咳喘。
◎山药配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治肾气不固之腰酸膝软,滑精梦遗,阳痿早泄。
◎山药配益智仁、乌药等,可治下元虚冷之小儿遗尿、老年人尿频、小便失禁。
◎山药配生黄芪、知母、葛根,可治气阴两虚之消渴病;配石膏、麦冬、天花粉等可治肺胃热甚之消渴病。

分享与收藏:  中药种植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中药种植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