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养羊频道 » 羊的饲料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牧草及秸秆类粗饲料加工――干草的调制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种植业由单一的粮食作物一元种植向“粮、经、饲”三者混播或轮作的三元种植结构转变。调整畜牧业结构,发展节粮型草食类畜禽、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廉价的、新的饲料资源,扩大饲料原料的来源,也成为畜牧业发展新的视点和趋势。我国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其发展一直在走以消耗粮食为基础的耗粮型畜牧业的路子,这种传统的畜牧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迟缓而微利的时期,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新的饲料资源是今后实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对我国以粮食为基础的畜牧业,国外许多畜牧业发达国家,其发达的畜牧业则是建立在以优质牧草为基础的以草养畜(禽)的模式上。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拿出大片的耕地用来种草放牧,但是当前利用有限的土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农业生产中的非竞争性资源(如光、温、游离氮等)的利用。例如发展草、田轮作的生产模式,一方面能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起到用田养田相结合,实现农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采用一定的工艺处理也能大大提高其消化利用价值,如果能将其加工开发用于畜牧养殖业,将能节约大量的粮食。这一点也正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种草养畜、草田轮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越来越多的商家和研究者也正在寻求新的粗饲料加工技术,以扩大其利用范围。当前生产者所遇到的重要的难题不在于“如何种”而是“如何用”,科学合理的加工应用,是开发牧草、秸秆类粗饲料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的关键所在。本文总结当前粗饲料深加工利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同时结合当前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阐述了开发利用牧草、作物秸秆类粗饲料新的途经和技术。
  1 干草及深加工产品的调制技术
  广义的干草就是指牧草或农作物秸秆经过一定的处理,使之失水达到能稳定保存的状态,此时的加工产品称为干草。从更科学的角度来定义干草是指天然或人工种植的牧草或饲料作物进行适时收割,经过自然或人工干燥,使之失水达到稳定保存的状态,所得的产品称为干草。优质的干草保持青绿的颜色,含水在18%以下,含有丰富的畜禽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
  调制干草是鲜牧草加工的一个重要手段,采用不同的工艺手段得到的牧草,其营养价值含量差别较大,有报道,地面晒制的干草其可消化蛋白质损失在20%~50%,架上晒制的损失在15%~20%,机械烘干的损失只有5%。因此在生产中根据现有的条件要尽量采用科学的工艺过程,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现把干草调制中的一些相关的问题介绍如下。
  1.1 干草调制的重要意义
  1.1.1 调制干草能为畜、禽养殖提供一个长年均衡的饲料供应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特别对于淮河以北的地区,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夏秋生长旺盛期出现牧草饲料的盈余,而冬春则出现牧草饲料的短缺。在牧区,冬春大雪覆盖的时候根本无法放牧,“夏肥、秋壮、冬瘦、春死”的现象每年都在循环。农区冬春的粗饲料供应也限于一些低质的、纤维化、木质化的作物秸秆,可利用营养价值非常低。因此调制优质的干草对于实现我国畜牧业的扩大再生产和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2 优质干草的调制,可以扩大饲料原料来源,节约精饲料,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以质量上乘的优质豆科、禾本科牧草为原料,经过科学的调制工艺,调制出营养物质全面、丰富的优质干草,能够为畜禽的生长提供大部分的营养需求。如常规制作的全株苜蓿干草,蛋白质含量能达到20%,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也非常丰富,在奶日粮中可用到50%以上的比例,能够维持奶正常的产奶和繁殖性能。在家日粮中以单独的苜蓿草饲喂,即使在无精料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其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经过特殊工艺过程加工的苜蓿干草,如人工干燥的现蕾期苜蓿上1/3部分,其蛋白含量能达到25%以上,而且纤维含量20%以下,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可以作为等单胃动物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料使用,不仅节约饲料成本而且能提高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因此采用科学的工艺、调制优质的干草,对于扩大饲料来源,提高畜禽生产性能,节约饲料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3 干草的调制有利于牧草的贮藏和运输,且是使牧草国际商品化的可行途径
  鲜草即不利于运输,也不能长期贮存。所以调制干草解决了优质牧草长期保存和长途运输的问题。方便了牧草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性,许多地区适于发展牧草生产,优质豆科、禾本科牧草经过调制成干草后,可作为国际商品进行国际问的流通,目前与我国毗邻的日本、韩国、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是世界主要的牧草进口市场。借助我国优越的地域优势,如果能抓住这个市场,将能使牧草成为一个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
  1.1.4 不断改进的干草调制工艺,还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牧草干燥,以自然干燥的晾、晒为主,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干燥的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现代规模化牧草加工企业都采用机械人工干燥的方法,要求有配套的收割、收集、运输、烘干、粉碎、深加工设施,因此牧草的调制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机械、运输、包装、化纤、饲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1.2 干草调制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变化
  1.2.1 水分的散失过程
  适时刈割的牧草含水量在70%~80%,要达到稳定贮藏,含水需降到15%~18%,要加工成草粉,水分需达到13%左右,因此调制过程必须使大量的水分散失。鲜草的水分散失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鲜草体内游离水的散失,牧草含水从70%~80%降到50%左右的半干状态,这一阶段水分散失相对较快,第二阶段,牧草从半干状态降到含水15%~18%的全干状态,水分的散失主要以结合水为主,这一阶段相对较慢,自然干燥条件好的情况下也需1~2d,有些豆科牧草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
  影响牧草体内水分散失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2.2 气候条件
  气温、湿度、空气流通状况是影响牧草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较高的气温、较低的湿度、一定的空气流速有利于水分的快速散失。
  1.2.3 植物体内、外的散水速度
  植物体表层水分的散失较快,而内里水分的散失较慢,加速植物体内层水分的散失是加快干燥的关键因素。
  1.2.4 植物体各部分的散水强度不同
  植物体的不同部位其含水量不同,而且它们的散水强度也不一样,所以导致牧草干燥调制过程中的不均匀干燥。一般来说,牧草叶中的散水速度要比茎中的散水速度要快,叶子的表面积大,保蓄水能力差,失水快,而茎的蓄水能力强,散水速度慢,所以牧草在干燥过程中,常形成叶子干燥而茎很湿的现象,这将导致在收集的过程中叶子的脱落和损失。这种现象对于豆科牧草尤为严重。
  1.3 牧草凋萎期营养物质的变化
  牧草刈割以后,植物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其生理生化活动(如呼吸、蒸腾等)仍继续进行,但由于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中断,细胞的生命活动仅能依靠分解植物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来进行。如一部分淀粉转化为单糖和双糖,因呼吸能量而消耗,少量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为主的氮化物,这时牧草植物体内是以异化作用为主的代谢阶段,也称饥饿代谢。这一阶段养分损失在5%~10%左右,为了减少营养损失,必须加快脱水使细胞死亡。
  1.4 牧草干燥后期营养物质的变化
  牧草凋萎以后,植物体内发生的生理过程逐渐被有酶参与的生化过程代替,一般常把这种在死亡细胞内进行的物质转化过程称为自体溶解。还原酶的活动情况和有它引起的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变化主要受植物体的含水量和空气湿度的影响。在阳光和露水的作用下,维生素和可溶性营养物质损失较多,水溶性糖类在酶的作用下变化较大,而碳水化合物变化较小。含氮化合物在正常的干燥条件下变化不明显,如果干燥速度很慢,酶的活性加强,造成部分蛋白质分解。所以,延长干燥时间,蛋白质损失较多。此外,细胞死亡以后,细胞在强烈的阳光直射(紫外线漂白)和体内氧化酶的作用下,大部分被分解破坏。日晒时间越长损失程度就越大。这个阶段,即要加速降低水分含量,使酶的活动尽快停止,又要设法尽量减少日光暴晒、露水浸湿和防止叶片、嫩枝等脱落造成的损失。
  2 干草调制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2.1 把握牧草的适宜刈割期
  随牧草生育期的延迟,其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不断发生变化。牧草何时适于刈割,要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可利用营养物质含量,二是产草量。这两个因素乘积最大的时候(即综合生物指标最大)为最佳刈割期。根据以上两条标准豆科牧草一般在现蕾到初花期刈割较为适宜,禾本科牧草的适宜刈割期在抽穗到开花期。同时需要注意得是为了维持牧草良好的再生性能,在刈割的时候一般要留茬5~10cm。
  2.2 尽量减少调制过程中叶片和细嫩部分的损失
  通常优质牧草叶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要超过茎中营养物质含量,蛋白质、矿物质成分叶要比茎中的多出1~1.5倍,胡萝卜素含量多10~15倍,粗纤维含量叶比茎少50%~100%,叶比茎的消化率高出40%,所以干草中叶含量越高,其品质也就越高。此外牧草中的嫩枝、花序等部分中的可消化利用营养物质也高于茎中的相应成分,所以保持这些部分的完好是调制优质干草的重要因素。
  3 调制过程中造成营养损失的因素
  3.1 机械作用造成的损失
  干草的调制中要经过刈割、集草、翻晒、搬运、堆垛、打捆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易造成植物的叶片、花序、嫩枝等部分的损失,而这些部分是植物营养物质含量最高的部分。如苜蓿叶片损失12%时,其蛋白质的损失约占总蛋白含量的40%,特别是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因牧草各部分干燥速度不一致,所以叶片和细嫩枝干燥快的部分,特别容易折断损失。在各种造成干草营养损失的因素中,机械作用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如果人工干燥,则会大大减少这一部分的损失。
  3.2 光化学作用引起的损失
  晒制干草时,长时间的阳光暴晒,会使植物所含的胡萝卜素、叶绿素及维生素C等大量损失,光化学作用损失最大的就是牧草中的维生素类物质,所以在干燥过程中,当鲜草到半干状态时要集成草垄或小草堆进行干燥,避开阳光对牧草的直射作用。
  3.3 雨露淋溶作用的损失
  牧草遭淋湿营养成分的损失有两个方面,一是延长干燥时间,在凋萎期主要是延长了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使营养物质损失增多。在干燥后期,长时间的淋湿作用会使牧草遭受腐败微生物的侵蚀而导致腐烂破坏。另一方面淋湿作用会使牧草中的可溶性成分溶解而流失,凋萎期可溶性淀粉都会因雨淋而流失。干燥后期因酶的活动各种复杂的营养成分都被分解成了简单的可溶性成分,因而后期遭受雨淋则更易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包括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一些氨基酸、氨化物、矿物质、无机盐等成分。据报道淋湿作用引起的无机物损失可达到67%。
  3.4 微生物作用引起的损失
  牧草表面存在许多的微生物,干燥的牧草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但是只有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这些微生物才能繁殖起来,所以干燥不好的牧草堆藏时特别容易发霉变质。另一方面在夏季雨季时,高温高湿也易引起草垛内部发霉变质。所以垛藏的干草一定要使水分在18%以下,还要注意避免雨淋保持良好通风。

分享与收藏:  养羊频道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养羊频道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