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驼鸟养殖 » 鸵鸟繁殖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孵化效果观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通过验蛋、测蛋重、出雏期间的观察和死胎的病理解剖,结合对种蛋的品质以及孵化条件等的综合分析,对孵化效果做出客观判断,并以此作为改善种鸟的饲养管理、种蛋管理和调整孵化条件的依据、这是提高孵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种蛋品质良好,孵化条件控制得当,胚胎也有死亡,但死亡率曲线是有规律的,即在人孵2 一14 天和38- 41 天.出现两个死亡高峰,而以第二个高峰死亡较多。其原因是入孵的2 -14天,是胚胎迅速生长及形态变化显著的时期。此时,胎膜相继形成,但主要作用尚未完善,因此,胚胎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一些弱胚很容易死亡,形成第一个死亡高峰,孵化到38-41天,是胚胎尿囊绒毛膜呼吸功能减退、肺呼吸功能逐渐加强的时期,此时若通风不良、散热不好、移盘时震动等,均会引起胚胎死亡增多,出现第几个死亡高峰。如果发现死曲线异常,要及时分析原因,尽量加以纠正。
  一般在孵化初期死亡率高,往往是由于种蛋保存不当,入孵时温度急骤上升等原因造成。中期死亡率高,一般与种鸟营养不良、种蛋质量差和孵化温度不当有关。后期死亡率高,主要是由于种蛋存放时间过长、种蛋受到污染、孵化后期通风不良、控温不当所致。可见,对胚胎死亡曲线加以分析,有利于发现孵化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种鸟的饲养和调整孵化条件提供依据。通常入孵受精种蛋理想的孵化率应达到70 %- 75 % 以上;孵化前期死亡率不超过3 % ;孵化中期死亡率不超过2 % ;孵化后期死胚蛋不应超过6%。

分享与收藏:  驼鸟养殖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驼鸟养殖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