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养驴养马 » 马病防治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马属动物霉草料中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03年11月中旬,清水县松树乡的属动物散发一种以食欲减少至废绝、口内流涎、头低耳耷、唇舌松弛下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很快死亡。至12月中旬以后,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8个村组分布在平川区和半山区。至于12月24日,己发病属动物85匹(头),死亡45头,其中37头,马1匹,骡7头。

1  临床症状 
 
病畜精神沉郁,反应迟钝,四肢动作失调,嘴唇松弛,有的嘴顶食槽,呆立不动。发病初期食欲废绝,饮水减少,最后停饮。耳端发凉,眼结膜潮红,心跳加快达42~52次/min,第二心音弱。患畜病初口流清水,严重时变为蛋清样,肛门排出红白色夹杂的黏液,内有肠黏膜。口色变淡,舌软无力。尿色淡红。体温38.2~38.5℃。肺部听诊有罗音,个别病畜流黄红色鼻涕。病至后期行走不稳,卧地不能起立,心跳出现间歇,呼吸困难,迅速消瘦,多数死亡。

2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驴两头,病变基本相同。尸僵完全,鼻孔、口腔干净;眼结膜苍白、黄染;体表淋巴结无明显病变,体腔内脂肪呈淡黄色;胃黏膜1/3以上脱落;肠浆膜有许多散在出血斑;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严重;结肠、盲肠黏膜有大片脱落,局部黏膜严重水肿;心室空虚无血液,心内外膜及冠状沟脂肪有出血点;肺充血、出血;脾质变脆、表面结缔组织大量增生,约占脾面积的1/3,形成红白相间的槟榔样花纹;肝瘀血,有出血斑和软化的坏死灶;打开颅腔,大脑有轻度水肿,沟回不明显。
 
3  实验室检验
 
(1)采集未经治疗病驴、骡耳尖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未发现焦虫。
(2)从肝、脾、肺采病料作细菌培养,通过涂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判定为大肠杆菌。
(3)用肝浸出液、血清作当地常用有机磷农药1605、4049、3911检查,均为阴性。
(4)病畜血液稀薄,2min内析出血清,呈淡黄色,血清量占血液量的2/3以上,3 h后(室外温度为4℃)上部血清凝固,取出为淡黄色的脂肪块。
 
4  病因调查
 
通过与畜主、兽医人员座谈,了解到清水县2003年夏季以来,降雨量增多,持续时间长,正值小麦收割、玉米成熟时期,造成麦草变黄、玉米秸梢部变黑、玉米棒1/3玉米颗粒(集中在前端)发霉。现场看到的病畜草料也确实如此,有的玉米颗粒变黑,有的颗粒变红,手捏易碎,发病农户去掉发霉颗粒后用来饲喂家畜。也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发病家畜喂的全是今年产的饲草(麦草和玉米秸)和精料(玉米面和麦麸),且已饲喂较长的时间,喂旧玉米面和麦草的家畜未发病,因此中毒具有蓄积性。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基层调查,我们认为该病呈散发性,没有流行史,不具有传染性;发病过程中体温不高,发病后3~5天死亡,结合实验室诊断,排除农药急性中毒和当地常见疫病;虽贫血、溶血严重,但血涂片中未检出焦虫,也不是焦虫病发生的季节,应排除焦虫病;大肠杆菌为肠道正常寄生菌,肝、脾、肺中检出是由于胃肠黏膜脱落,机体抵抗力下降所造成的继发感染。初步诊断为霉草料慢性中毒。
 
5  防制措施
 
(1)利用广播、电视、集市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养殖户的认识,不用发霉草料喂家畜,以免疾病继续发展,给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更大的影响。
(2)发病畜多数体质较差,且由于在冬闲时节饲养管理不到位,故动员群众加强管理,合理使役。
(3)发现病畜及时治疗,经药敏试验,建议使用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配合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碳酸氢钠、肌苷氨基酸、樟脑、乌洛托品等药静脉注射,增强机体抗病力,减少病畜死亡。通过多方面的配合工作,到2004年1月中旬以后,发病数量逐渐减少,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进入2月份再也没有新的病例发生。 

分享与收藏:  养驴养马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养驴养马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