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资讯 » 饲料利用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植酸酶研究进展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植物中的磷大部分(60%-70%)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人和单胃动物消化道中无植酸酶,饲料中大量的植酸磷不能被利用而随粪便排入环境,既浪费了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磷污染,而且,植酸还是一种广谱性的抗营养因子。植酸酶能分解植酸及植酸盐释放出磷,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单胃动物粪便中有机磷的排出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而,植酸酶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植酸酶的种类、来源
  1.1 植酸酶的种类
  植酸酶(Phytase)是催化植酸(肌醇六磷酸)及植酸水解成肌醇与磷酸(或磷酸盐)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酷水解酶,它实际上包括植酸酶和酸性磷酸酶两种酶。现已知有3种类型,即肌醇六磷酸3-磷酸水解酶巳(E.C.3.1.3.8)、肌醇六磷酸6-磷酸水解酶(E.C.3.1.3.26)和非特征性的正磷酸盐单酪磷酸水解酶。
  1.2 植酸酶的来源
  植酸酶存在于细菌、部分真菌如啤酒酵母、无花果曲霉、黑曲霉以及少数根霉等。植物中,特别是谷物、麦类作物种子中存在植酸酶。另外,在脊椎动物的红血球和血浆原生质中以及哺乳动物的小肠中也发现有植酸酶存在。在实际生产中微生物植酸酶是最主要的来源。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真菌植酸酶,特别是各种曲霉,如米曲霉门(A.orgaze)、土曲霉(A.aerrus)、黑曲霉(A.niger)、花果曲霉(A.ricuun)等。
  2 植酸酶的酶学特性
  2.1 植酸酶的特征常数
  植酸酶的分子量因来源不同而差异很大,一般在30~20kD,如玉米内植酸酶的分子量为76kD,无花果曲霉的植酸酶分子量为85~100kD,黑曲霉的植酸酶分子量为200kD,土曲霉的植酸酶分子量为214kD。细菌的植酸酶分子量一般较小,大肠杆菌植酸酶分子量为42kD,枯草杆菌植酸酶的分子量为38kD。特定的酶的分子量是一定的,不同测定方法所得结果十分相近而且重复性很好,这说明植酸酶的分子组成非常稳定。
  不同来源的植酸酶的最适pH也不同。大多数纯化了的植酸酶的最适pH在2~6之间,等电点在3~5之间,但由Lily pollon提纯的植酸酶,其最适pH为8.0,它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碱性植酸酶。微生物植酸酶的最适pH范围较宽,一般在2.5~6.0,在胃和小肠中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同一菌株中往往由于同工酶存在而具有多个最适pH。Simons等(1990)用无花果曲霉NRRL3135发酵产生的植酸酶,其最适pH分别为2.5和5.5,pH为2.5与胃中的酸碱度相接近力5.5在小肠pH值变化范围内。植物来源的植酸酶的最适pH范围较窄,一般在4.8~6.0,在pH3.0时活性显著下降甚至失活(Eeckout and De Paepe ,1994),因而这类酶在动物胃中的强酸性环境(pH2.5~3.0)难以发挥作用,进入小肠后,环境中pH升高到6.0~7.0,植酸酶能否恢复活性还不清楚(Ravin-drom,1995)。
  表1 不同来源植酸酶特性常数的比较
  分子量Kd
  最适温度/℃
  最适pH
  等电点
  米氏常数
  A.fuumm.phy A
  51
  58
  5.0
  4.5
  40
  A.fuumm.phy B
  52
  50
  2.5
  4.5
  40
  A.orgzae Ⅰ
  40
  50
  2.7
  4.5
  50
  A.Oorgzae Ⅱ
  40
  50
  5.6
  4.8
  50
  A. niger
  200
  53
  5.5
  /
  48
  E. coli
  42
  65
  4.5
  /
  13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60
  45
  4.6
  4.0
  21
  Maize
  76
  55
  4.8
  /
  117
  Lily pollen
  /
  55
  8.0
  /
  7
  植酸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范围内,个别可高达77℃,不同来源的植酸酶其最适温度相差较大。黑曲霉如Asp.70产生的植酸酶最适温度为30±l℃,而来源于A.niger的植酸酶在90℃维持30min,,其活性损失不超过16%(Newman,1991)。江均平(1996a)由曲霉筛选出的耐高温产植酸酶菌株H46-1和H59-2产的植酸酶经过70℃处理90min,酶活力分别保存力97%和81%。
  2.2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植酸酶能将肌醇六磷酸(植酸)分解成为肌醇和磷酸。植酸酶将植酸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逐个切下,形成中间产物IP5,IP4,IP3,IP,终产物为肌醇和磷酸。不同来源植酸酶作用机理有所不同。微生物产的3-植酸酶作用于植酸时,首先从植酸的第3碳位点开始水解酯键而释放出无机磷,然后再依次释放出其他碳位点的磷,最终酯解整个植酸分子,此酶需要2价镁离子(Mg2+)参与催化过程。来源于植物的6-植酸酶,它首先在植酸的第6碳位点开始催化而释放出无机磷。1g植酸完全分解理论上可释放出无机磷281.6mg。植酸酶只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磷酸酯,不能彻底分解成肌醇和磷酸,要彻底分解肌醇磷酸酯,需酸性磷酸酶的帮助,酸性磷酸酶可以将单磷酸酯、二磷酸酯彻底分解成肌醇和磷酸。大多数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的作用机理如下。
  植酸→D-1,2,4,5,6-五磷酸肌醇和D-1,2,3,4,5-五磷酸肌醇→1,2,5,6-四磷酸肌醇→1,2,5-三磷酸肌醇或1,2,6-三磷酸肌醇→1,2-二磷酸肌醇→2-磷酸肌醇
  2.3 植酸酶的底物专一性多数纯的植酸酶对底物的专一性不强,除能够水解植酸及植酸盐外,还能水解其它磷酸酯键(表2)。
  表2 植酸酶底物专一性比较
  相对活性/%
  (A. niger)
  (A. ficumm)
  (Typha latifola)
  植酸
  100
  100
  100
  β-廿油磷酸
  41
  0
  0
  5-腺苷酸
  NT
  NT
  0
  苯基磷酸盐
  73
  NT
  NT
  焦磷酸盐
  NT
  NT
  0
  ρ-硝基苯磷酸盐
  66
  10
  6
  注:NT表示末测。
  2.4 植酸酶活性
  2.4.1 激活因素和抑制因素
  多数2价阳离子(Ca2+,Fe2+,Zn2+,Cu2+等)因与底物(植酸)发生强烈的络合作用而抑制酶的活力;草酸、柠檬酸和氟化物等也因与酶蛋白活性中心关键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反应而降低酶的活性,此外,常见的底物抑制、竞争抑制等情况的出现也会对酶的作用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每种具体的植酸酶,不同的金属离子作用不同,存在某种特定的金属离子可以作为电子转移载体起到酶的激活剂的作用,如可Fe2+,Cu2+可激活酿酒酵母植酸酶的活性,Ca2+能提高枯草杆菌植酸酶的产量和酶活,Ca2+,Fe2+,Mg2+对根霉MR 020所产的植酸酶有激活作用(苗雪霞,1998)。植酸酶活性受高浓度底物的抑制,植酸钠对米曲霉植酸酶的临界抑制浓度是0.3mmol,对大兰植酸酶的临界抑制浓度为20mmol。植酸酶作为一种蛋白质同样会受到动物消化道蛋白酶的影响。江均平(1996a)报道,0.5ml植酸酶溶液(约0.01mg/ml)中加入0.5ml胃蛋白酶(0.1mg/ml),在pH2.0,37℃下处理5h,酶活力降低6.3%~9.5%。
  植酸酶活性用植酸酶活力单位来表示,但目前植酸酶活力单位尚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方法:①每分钟从一定浓度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出lnmol的无机磷为l个酶活单位。②每分钟从一定浓度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出1nmol无机磷为l个酶活单位。③每秒钟从一定浓度植酸钠溶液中释放出lnmol无机磷为l个酶活单位。④每小时从一定浓度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出lnmol无机磷为1个酶活单位。第1种酶活单位最大,第2种是第一种的千分之一,第3种为第一种酶活单位的1/l7,第4种与第1种酶活单位大小相近。第1种酶活单位在国际上采用的比较广泛,称为国际单位。
  2.4.2 植酸酶活力的测定
  随着植酸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无论是生产、科研部门还是质量检测机构都将面临着对商品植酸酶定量测定的工作。因此,需要有一种快速、简便、经济而又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的定量检测方法来检测植酸酶的活性。植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较多,但至今尚没有被世界普遍公认的植酸酶的定量分析方法。
  (1)钒-钼酸铰法 该方法是利用植酸酶可以水解植酸钠释放出无机磷的原理。通过加入酸性钼-钒试剂使水解反应停止,同时与水解释放出来的无机磷产生颜色反应,形成黄色的钒钼磷络合物,在415nm波长下测定磷的含量。以标准植酸酶为参照物,间接计算被测样品中植酸酶的含量。本法于1994年列入AOAC,我国也已将此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审批商品植酸酶注册许可证和验收进口产品的法定商检依据。
  (2)硫酸亚铁-钼蓝法 该方法利用植酸酶可以水解植酸磷释放无机磷的原理,通过加入三盐酸使水解反应停止,然后加入钼酸铵及FeSO4·7H20的混合液使溶液显色,在720nm波长下测定其吸收值,以标准酶为参照物,间接计算被测样品中植酸酶的含量。
  (3)VC-钼蓝法 该方法是利用植酸酶可以水解植酸磷释放无机磷的原理,通过加入三氯乙酸使反应停止,然后加入钼酸铵与VC的混合液,使溶液显色,在8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再以标准磷溶液的吸光度及磷溶液浓度对应的酶活单位建立直线回归方程,最后以待测样品吸光度代入方程,计算出酶活性。
  (4)丙酮-磷钼酸铰法 磷酸盐与过量的钼酸铵在酸性条件下混合后,可慢慢生成黄色磷钼酸铵,加入丙酮后便黄色物质提出来,在355nm波长处测吸光度,灵敏度增加10倍。
  (5)四川农业大学1997年通过对以上3种方法的对比,提出的检测方法与第1种方法原理相同,所不同的是以标准磷作为参照物计算酶的活性。
  (6)江均平(1996b)根据植酸在植酸酶的作用下生成磷酸,而磷酸可与钼酸铵作用生成磷钼酸复合物,在硫酸亚铁存在下这种复合物被还原成蓝色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无机磷浓度与颜色深浅成线性关系,在凝胶板上直接检测酶活。该法反应50min即可检出0.0045U/cm2的植酸酶。此法适用于微生物的初筛、酶谱分析及酶比活的比较。
  钒-钼酸铵法灵敏度最高,丙酮法稳定性最好,抗干扰能力较强,在测定饲料、发酵产物中植酸酶酶活,采用丙酮法较好(黄遵锡等,1999)。
  3 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研究
  Nelson等(1968)首次发现无花果曲霉能产生植酸酶,体外实验时这种植酸酶能水解豆粕中97%的植酸磷。Shiel和Ware(1968)从200种微生物中筛选出30种可以产生胞外植酸酶的微生物,这30种微生物都属于真菌类,其中由土壤分离出的无花果曲霉ERRL3135能产生最大的酶活性。Lopes(1983)发现16种乳酸发酵物中含有产植酸酶的菌种,等(1986)从玉米-豆粕介质中分离出67种能产生植酸酶的菌种,其中以Bacillus Lichenforms和 Enterobacter Cloacae产生的植酸酶活性最强。另外,在很多土壤微生物、酵母、食物发酵用霉菌中也发现有产生植酸酶的菌种。
  天然产植酸酶菌株产酶水平一般较低,无商业开发价值。目前都是以天然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改良获得的改良菌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基因工程菌。现在对无花果曲霉Asp.ficuum(NRRL31155)研究的较为详细。Marisa K.Che-lius等(1994)用紫外照射法对NRRL3135菌株进行改良,获得的突变菌株其植酸酶产量为野生型的3.3倍。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诸西宁等(1995)引首次分离到一种产植酸酶的青霉菌——变灰青霉(peicillum Canescens),此菌产酶效果较好,植酸酶活性可达3.12U/g(干曲)。赵允磷等(1996)分离出一黑曲霉菌株(Asp.Niger 70),并与国际上公认的植酸酶优良产生菌无花果曲霉NRRL3135菌株的产酶特性进行了比较,发现NRRL3135培养8~9d才达到产酶高峰,而黑曲霉(Asp.Niger 70)培养5~6d便可达到产酶高峰;用固态培养法生产植酸酶的产酶水平前者为45U/g(干基),而后者仅为5.2U(干基)。陈红歌(1997)以黑曲霉MAO21(Asp.niger MAO 21)出发菌株,经紫外线、亚硝基胍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获得一株植酸酶高产菌株UN-l2-10,发酵108h,其植酸酶活力达到2950~3015U/ml,是原始出发菌株的3.6倍。刘德忠(1999)以无花果曲霉2123-15#为出发菌株,用o60照射诱变,获得两株产植酸酶活力较高的菌株,G-2123-15-7#和C2123-15-64#,在最适液态培养条件下,两株菌产酶活力均在11.0U/ml以上,最高可达11.28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8.57%,发酵时间从9d缩短到5d,缩短了45%左右。胥传来等(1999)从黑曲霉(Asp·nigur)中筛选出一株产植酸酶菌,在30℃下恒温培养4d,其最高酶活可达479.7U,酶的热稳定性较好,温度提高到55℃,酶液仍保持93.4%的酶活,温度升到70℃,酶活尚存87.7%。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构建植酸酶基因工程菌,提高酶产量,是植酸酶研究的新热点。当前国外使用的植酸酶基因工程菌均是以NRRL3135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如丹麦NOVO公司生产的植酸酶就是用该生产菌的基因工程菌生产的;1991年荷兰的麦斯特·布罗卜德有限公司在中国申请了专利;微生物植酸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也是以该NRRL3135菌株的基因克隆,并在黑曲霉中表达的基因工程菌。到目前,共有10余个植酸酶编码基因得到了分离克隆(姚斌等,2000)。Van Gorcomd等(1995)构建了3组重组A.niger菌株,植酸酶产量分别达到1.1,0.5,2.8xl05U/ml,与天然植酸酶产生菌株不到100U/ml相比有不大幅度的提高。目前这一菌株已用来工业化生产。我国姚斌等(1998)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了高效表达、生产植酸酶的基因工程酵母,其植酸酶的表达量较天然的植酸酶产生菌黑曲霉高3000倍以上,有望实现植酸酶的产业化生产。PenJ等(193)将带有黑曲霉植酸酶的基因转入烟草种子中得到转基因种子,植酸酶占成熟种子可溶性蛋目的1%,可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用以喂仔鸡,生长速度加快,其效果和添加真菌植酸酶或无机磷相当。Verwoerd等(1995)也做了类似的工作,在转基因烟草中检测到了植酸酶,其中在叶子中表达量最高,达到可溶性蛋白的14.4%。
  4 植酸酶的应用
  (1)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植酸脱磷
  用食品级的植酸酶处理粮食,以分解粮食中的植酸(盐),减少植酸对微量元素的螯合,提高粮食的营养价值。在大豆加工中可对大豆蛋白进行酶催化改性,从而提高其营养和商品价值。面包生产过程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清除揉面中的植酸,面包制作中用的植酸酶应该是安全无毒,高活性,Ca2+依赖型的,最适pH应在4.5~5.0,并在30℃左右具有高反应速度。浸渍是玉米浆的生产程序之一,浸渍是为了软化玉米粒,破碎细胞壁,从而获得玉米浆。微生物植酸酶能加速这一过程,改良株胚的分离,获得高产量的淀粉和面筋,并能改善玉米浆的品质。在谷物(玉米、小麦等)淀粉加工中处理废弃物,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生产肌醇磷酸盐或肌醇
  利用植酸酶降解米糠等农副产品中所含的植酸(盐),从而生产肌醇磷酸盐或肌醇等产品。
  (3)饲料添加剂
  将植酸酶添加到植物性饲料中,不但能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还可提高饲料中其它金属元素、蛋白质等物质的利用率,这一点在下文中详细论述。
  5 植酸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畜禽常规植物性饲料中约有60%~80%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于稳定的植酸盐复合物中,这些磷只有在植酸分解酶的作用下才能被游离出来供畜禽吸收利用。非反刍动物如猪及家禽的消化道中缺乏植酸酶,因而植酸磷的利用率极低。许多研究证明,猪只能利用玉米中磷的10%~20%,豆饼中磷的25%~35%。家禽对植酸磷的利用率略低于猪,但成年家禽,由于肠道中植酸酶的活性较高,对植酸磷的利用率也可达到50%左右(Ravindran 等,1995)。为满足畜禽对磷的需要,必须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但这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同时粪便中排出的大量有机磷又造成了对土壤和水源的严重污染。Nelosn 等(1971)首先研究表明,将来自无花果曲霉的纯植酸酶制剂添加到鸡的玉米-豆饼型日粮中可有效地分解植酸磷,提高了日粮中植酸磷的利用率。不过由于成本太高而未能实际应用于饲料中。近年来,随着发酵工程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特别是DNA重组技术的应用使微生物植酸酶的活力与产量大幅度提高,大大降低了植酸酶的生产成本,从而使之得到广泛应用。
  5.1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目前,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在家禽和猪的饲粮中(特别是低有效磷饲粮)添加植酸酶已明确地证明是有效的。其效果主要表现在: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磷污染(Si-moms等,1990;Cromwel等,1993;Qian,1996;Z Yi,1996;Jaekson等,1996;Sohail等,1999);增加了钙、镁、铜、锰、锌、铁等矿物元素的生物利用(Pallaut,1992;Poulson等,1994;Thiel等,1996;John Goihl,1996;Kemme等,1999);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的消化率(ornegay等,1996;Yi Z等,1996;Biehl等,1997;Kemme等,1999)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见表3)。
  5.2 植酸酶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5.2.1 饲料中钙、磷及钙磷比例
  植酸酶对钙、磷消化率的作用效果受饲料中钙、磷水平的影响。植酸酶作为一种酶制剂,需有足够的底物存在才能发挥效用,因而饲料中只有存在足够含量的植酸,添加植酸酶才有实际价值。一般认为饲料中植酸磷含量在0.2%以上时才考虑使用植酸酶制剂(单安山,l997)。低有效磷日粮添加植酸酶的效果更明显。Qian等(1996)在不同磷水平、钙磷比条件下对火鸡应用植酸酶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磷水平是影响植酸酶活性的关键因素,多余的无机磷可抑制植酸酶的活性,饲料中无机磷含量为0.27%和0.36%时,植酸酶活性分别降低7.5%和6.7%。钙水平也影响植酸酶的活性,其原因可能是:多余的钙与植酸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不利于植酸酶的作用;多余的钙可能竞争酶活性中心而直接降低植酸酶活性。钙与总磷的比例也影响植酸酶对钙、磷的效果,比例增大,植酸酶的作用效果降低。当钙与总磷比值从1.4增加到2.0时,植酸酶活性降低7.4%~14.9%。在钙与磷的比值为1:1~1.4:1时,植酸酶效率最高。
  5.2.2 VD
  VD与植酸酶具有协同作用。Mitchell等(1996)报道,在青年鸡日粮中添加础600U/kg植酸酶可以取代0.1%的无机磷,同时添加VD,则可取代0.2%的无机磷。植酸酶与VD3以不同的方式促进磷的吸收利用,一旦植酸酶将植酸水解而释放出磷,VD3就增加游离磷的吸收,另一方面,VD3可能刺激小肠植酸酶的产生。有人认为VD3增加了雏鸡小肠植酸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但这种协同只在内仔鸡上观察到,而在火鸡与产蛋鸡上未出现这一现象。
  表3 添加植酸酶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晌
  添加量
  U?kg-1
  猪
  18.6kg
  250
  增高提高3.49%,P的利用率提高35.00%,但饲料效率下降了4.65%
  Cromwell et al(1993)
  猪
  33.6kg
  500
  日增重提高11.29,饲料效率提高5.59%,P的利用率提高35.00%.
  Cromwell et al(1993)
  猪
  33.6kg
  1000
  日增重提高4.72%,饲料效率提高3.79%,P的利用率提高57.00%
  Cromwell et al(1993)
  猪
  30~64d
  500
  日增重提高4.72%,饲料效率提高3.61%,干物质利用率提高5.03%,P的利用率提高1.08%.
  Kwon et al(1995)
  猪
  30~64d
  1000
  日增重提高4.02%,饲料率提高4.33%,干物质利用率7.59%,P的利用率提高1.91%.
  Kwon et al(1995)
  猪
  25~100kg
  1000
  日增重提高0.53%~5.95%,饲料效率提4.25%,同时提高了能量、氮、钙、磷、锌的消化率。
  Gebert et al(1995)
  猪
  31~103kg
  500
  日增重提高3.3%,饲料效率提高2.8%,采食量无变化.
  Kemme et al(1995)
  肉鸡
  4~6wk
  300
  试验期内体增重提高0.4%,死亡率降低57%,骨骼密度、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强。
  Sohaile et al(1999)
  蛋鸡
  21~40wk
  500
  产蛋率提高2.74%,平均蛋重由58.55g,采食量增加了2.1%,饲料效率提高0.4%,死亡率降低了42.8%.
  Um J.S.et al(1999)
  鸭
  3~6wk
  750
  试验期内增重提高11.8%,采食量增加5.0%,饲料效率提高6.5%.
  Orban et al(1999)
  鸭
  3~6wk
  1500
  试验期内重提高1.7%,采食量增加2.2%,饲料效率无变化.
  Orban et al.(1999)
  5.2.3 有机酸
  采食后大量饲料进入胃中,使胃内pH值升高而降低植酸酶活性。添加有机酸可提供一个有利于植酸酶水解植酸的胃肠pH,同时,添加有机酸可降低胃排空速度,延长植酸酶对底物的作用时间。因而在饲料中同时添加植酸酶和有机酸取得更好的效果。荷兰的试验证明,单独添加甲酸使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0%,单独添加植酸酶日增重提高了12%,同时添加甲酸和植酸酶,则提高了26%。这种协同效应在饲料效率和钙磷消化率上也得到体现。Kemme等(1999)用猪作的试验表明,单加植酸酶磷的消化率提高16.2%,同时添加乳酸提高24.3%,但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则无此影响,他认为这是由于在pH2.5~4.9时,蛋白质和植酸可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这种趋势随pH值下降而加强,试验中这两种效应可能互相掩盖了,但不排除不同水平的有机酸可产生协同效应。
  5.2.4 植酸酶的添加量
  饲料中植酸酶的添加量直接关系到酶的应用效果和成本投入。添加量太低,酶难以有效催化植酸水解反应,过量也不能再提高反应的速度和程度,却增加了成本。大量研究表明,饲料中植酸酶最佳添加量在350~1200U/kg之间,另有报道(Liu等,1997)在猪饲养过程中,植酸酶的添加量以350~500U/kg即可,再高已毫无意义,并且发现采取湿喂只需250U/kg即可。Sohail等(1999)报道,在肉鸡低磷日粮中添加300U/kg植酸酶可完全消除低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到600U/kg无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选择合适的添加量。巴斯夫公司((1996)的推荐量为:各类猪500U/kg,产蛋鸡300U/kg,其他鸡讯600U/kg。
  5.2.5 其他因素
  动物的种类,性别和年龄对植酸酶的应用效果也有影响。植酸酶制剂仅适用于单胃动物,目前主要使用对象是猪、鸡和鱼类。植酸酶的效率随动物的年龄段而不同。Kemme(1997)等报道,植酸酶对泌乳母猪和生长肥育猪的效果较仔猪好。雄性仔鸡添加植酸酶后生产性能得以显著提高,而雌性仔鸡则效果不很明显;植酸酶显著提高了雌性仔鸡的大多数氨基酸的消化率,但对雄性仔鸡的粗蛋自、氨基酸的消化率影响不大(Sebastian等,1996,1997)。植酸酶和其他酶制剂共同使用可能具有协同效应。Simbaya等(1996)研究表明,添加蛋白酶和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强微生物植酸酶的效果。此外,饲料加工、贮藏条件对植酸酶的活性影响很大。现有的植酸酶一般不能耐受75℃以上的加工温度。植酸酶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光处,贮存温度不宜超过30℃,并应尽量缩短贮存时间。
  6 结束语
  植酸酶不仅可以解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食物和饲料中多种矿物元素和蛋白质、氨基酸的可利用性,而且能够降低粪便排泄P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高活性植酸基因转移到高产工业菌株的基因组中,构建高产、高活性的超级产植酸酶菌株,降低植酸酶的生产成本,植酸酶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