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李宁:动物品种对外依赖局面亟待改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在我国的养殖业规模化生产中,肉鸡进口品种占比达100%、奶牛为95%、种猪为92%、肉鸭为90%……本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平均不到10%。”于2月21日在京举行的“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成果汇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表示,当前我国对国际动物品种的依赖非常严重,地方品种保护和利用力度亟待加强。

相关数据显示,动物种业是引领养殖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对养殖业发展贡献率达35%以上。过去50年里,通过品种改良,美国奶牛的单产提高了3倍以上。“动物种业的自主发展,对于保障养殖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李宁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动物种业取得长足进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遗传改良工作成效显着。截至2013年年底,国家审定畜禽培育新品种、配套系达154个。然而,在大量引进和利用西方品种的巨大冲击下,我国本地品种濒临灭绝的风险加大。其中,40%以上的地方品种群体数量不断下降,44个地方品种已被确定为濒危资源,15个品种被确认为濒临永久灭绝资源,17个地方品种宣布为已永久灭绝。

对此,李宁认为,问题在于我国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地方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动物育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协会、企业和科研单位必须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协同攻关,才能促进动物种业的发展。而在我国,科研院校与市场、企业结合松散,绩效评价目标体系不同,培育的相关品种在市场上难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导致育种企业更愿意直接从国外进口,陷入了“引进—利用—退化—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其实,我国已具备加速发展动物种业的科技基础。李宁称,我国动物种业前沿科技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例如,我国领导了国际鸡、鸭、牡蛎等动物全基因组测序计划,主导了猪、牛等物种的重测序计划,掌握了重要动物的功能基因资源信息和知识产权,为前沿科技创新育种奠定了基因资源基础。

不仅如此,我国拥有丰富的动物遗传资源,畜禽种业具备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基本条件。据统计,我国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占世界总量的1/6。富饶的品种资源成为我国自主品种创新的基础。

在李宁看来,动物种业是发展迅猛的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动物种业市场全球第一,市值规模已达4500亿元,超过全球水平30%,年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

为此,李宁建议,强化政府主导性、公益性职能,提高全社会对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发展创新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生物高技术;确立引种为辅、育种为主的育繁思路,建立适合我国养殖业生产实际的良种繁育推广一体化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动物新品种;鼓励和引导有经济实力、具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能实现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并给予重点支持,培育本土动物种业企业;加快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市场化育种,探索出一条引、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只有迅速提升我国动物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我国自主动物品种,才能打破国外种业企业的垄断,确保我国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和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李宁表示。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