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资讯 » 农业科技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用寒温统一理论辨治猪高热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四川省屏山县畜牧局 向春涛(高级兽医师)

  一、事实证明中国传统医学防治病毒感染以及多种致病菌复合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绝对的治疗成本优势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猪高热病病因一般为猪瘟(HC)、蓝耳病(PRRS)、2型圆环病毒(PCV-2)、伪狂犬(PRV)等一种或多种病毒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副嗜血杆菌(HP)、链球菌(SS)等多种细菌或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农业部也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等,发现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系由高致病性蓝耳病引起(农业部农医发【2007】10号)。历史事实证明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草药防治病毒性感染以及多种致病菌复合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绝对的治疗成本优势。

  关于猪高热病的防治,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医界防治乙脑流行的一件事,值得我中兽医界参考。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刚刚成立(1955年),石家庄流行乙脑,中医界采用近代名医张锡纯弟子郭可民的经验以清热、解暑、养阴法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防治取得良效。1956年7月,北京流行乙脑,生搬硬套郭氏经验效不显著,于是中医研究院组织专家实地调查研讨,专家组成员四川晋京名医蒲辅周先生提出:1955年石家庄流行乙脑时气候燥热,证也显燥热,故用白虎汤可取良效。

  1956年北京多雨潮湿,乙脑之发为暑湿所致,症见高热无汗,渴而不欲饮,苔白腻或黄腻、腹泻,脉浮濡数,故石家庄经验不能奏效,须针对偏湿之证先用芳香开窍药宣解湿热(如藿香、佩兰、郁金、荷叶、黄连、香薷),从而使疗效大大提高。随后(1957年)蒲氏又总结了乙脑防治的辛凉透邪、逐秽通里、清热解毒、开窍豁痰、镇肝熄风、通阳利湿、生津益胃、清燥养阴等系列原则和方法(共8法66方,详参蒲氏弟子中医研究院薛伯寿著《继承心悟》)。所以要制定猪高热病的防治方案,还须运用《素问》“异法方宜论”原则,根据发病季节、气候特点、发病区域、发病群体及个体证候特征,结合运气学说的气运太过不及、客主加临等情况,运用中兽医学辨证论治原理、原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确定证型后再讨论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中兽医临床中活的精髓在于“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在借鉴运用他人的经验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综合当地自然环境、气候、饲料资源、饲喂习惯、具体证候特征等情况,作到因时、因地、因畜等三因制宜论治疾病,按照医圣张仲景教导我们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运用各种不同的有效治疗方法灵活处治。

  二、外界气候的异常变化是导致人畜(猪)发生流行高热性传染病的直接原因

  大凡疫病之至,无不与异常之气候有关。传统中医运气学就是研究人畜发病与异常气运变化之关系规律的一门学问。它是我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在当时科技水平条件下,通过数十代人的观察、研究、思考,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优秀的科技成果之一。运气学说探讨研究太阳系五大行星(古天文学所认识的岁星、太白星、荧惑星、镇星、辰星)以及其他天体(如二十八宿)的运行、变化与地球气候、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它更加注重地球气候、生态的变化与地球上的人类以及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各种动植物(包括维持人类生存而饲养的畜禽、栽培的作物) 的繁衍盛衰灾病之间关系规律的探索和研究。但限于当时条件,其所发现、认识、总结的这些规律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些可能已不一定十分正确或根据这些规律所推演预测的结果已不再那么精准,但在新的关于人畜流行病的发生流行以及种群繁衍盛衰与气候、生态环境之间规律关系之学科尚未建立完善以前,它完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预测、回答解决一些疫病流行的原因并提示我们疫病防治的一些方法和途径。在运用运气学分析预测疫病流行时,不能犯机械教条之错误,不能刻舟求剑,要注意根据六气(风、寒、暑、湿、燥、热〈火〉)胜复规律,通过实地气象、物候观察,了解气的有无、气的至与不至、气的太过不及,真正作到“谨候其时,气可与期”,“谨候气宜,毋失病机”。凡非其时而有(见)其气,皆可致病,正如晋·王叔和在《伤寒例》中所说:“然气候也有应至而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注解伤寒论》)

  2006年干支丙戌,丙辛年岁运主水太过,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众所周知,当三、四步主气(即农历五至八月)期间(主气三为少阳相火主令,主气四为太阴湿土主令),长江以南许多地方出现数十年未遇的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气温高达摄氏40度以上。天气炎暑郁蒸,高热难耐,暑夹湿邪齐袭人畜。有体弱邪强而即病者,有体强迁延至阳明燥金所主五之气(即立秋后)而发者,此谓之伏暑(以夏至分界,先夏至为温,后夏至为暑,若夏至后三伏中多雨,则证多见热湿并重;立秋前发病,证多热重湿轻;立秋后发病,谓之秋后晚发,也谓之伏暑,证多湿重热轻,但若秋后少雨亢热,则证多见燥甚湿轻;发于霜降前症多轻浅,发于霜降后症则深重)。这就可以解释为何猪高热病流行发生在夏季天气炎热之8-11月了,而且在病因分析上要考虑火热、暑湿兼夹为害,治疗上也要采取清透与化湿燥湿并施之方药。

  三、中国传统医学寒温统一理论可以用于猪高热病的防治

  中国传统医学寒温统一理论是指:以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所创立的六经辨证理法与清代叶天士(著《温热论》)所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理法以及由喻昌创立、吴鞠通集成的温病三焦辨证理法有机结合以辨治急性流行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的一套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方法。在传统医学史上,前者称为伤寒派,而后者称为温病派。两派理论和防治技术都是我国古代先民们长期与外感发热性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温病理法是伤寒理法的继承和发展,曾经有段时期,两派认识有较大差异,论争纷起,然多夹杂门户之见,意气用事,于临床诊疗毫无助益,近现代有识医家力主寒温统一,其中以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和江西中医学院万友生教授之寒温统一观点影响较大,于临床治疗外感热病颇为实用且为临床实践所证明(80年代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南京周仲瑛教授等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结合三焦辨证,治疗出血热812例,病死率为1.11%,西医组治疗315例,病死率为5.08%。江西万友生组以八纲统一寒温辨证,治疗出血热273例,病死率为3.66%,西医治疗组140例,病死率为10.71%)。猪高热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高热等特点,属于传统兽医学温(疫)病范畴。传统中兽医理论认为:猪为水畜,性喜阴湿卑下之地。一般不易受风寒湿邪袭扰,一旦受虚邪贼风、暑热燥寒等外邪侵袭,则常兼湿邪且病多沉重。此外,猪皮下脂肪肥厚,腠理紧密,汗腺不发达,一旦感受寒邪,表散驱逐较为困难,且极易化热并出现体温迅速升高,口渴喜饮冷水,皮肤潮红,精神萎靡,食纳呆钝。邪热内迫营血则血离经不循常道,出现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最后导致内闭外脱、阴阳离绝而死亡。故猪高热病辨证方法可采用伤寒、温病理法相统一的辨治方法,在具体辨治时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同时辅以六经辨证,俾二法结合运用,方能使辨证更加精细,用方更切病机,遣药更加妥帖。

  四、中兽医独有的猪瘟病初期之取嚏疗法

  在异常气候条件下,猪一旦感寒受邪,由于其体质属于痰湿体质,皮肤腠理紧密,很难将外邪驱逐外出,极易壅滞化热,故须及时运用中兽医独特的巧治法—-中药细末吹鼻取嚏以疏松腠理以便内服之汤药能够顺利地逐邪外出。方可用《猪经大全》介绍的几则吹鼻取嚏方:1.北细辛一钱、牙皂一钱、雄黄一钱、花椒一钱。2. 北细辛、牙皂、生川乌、草乌、雄黄、狗天灵盖烧灰为末,吹鼻。3.通关散方:牙皂一钱、北细辛一钱、生半夏一钱、川芎一钱、白芷一钱、明雄黄一钱,共为极细末,加麝香少许,吹鼻取嚏。以上这些方药多是长期以来中兽医临床经验的总结,其方药简便廉验,主要功效在于取嚏疏松皮肤腠理,不能以内服途径之药理药性以衡量评判其功效。

  五、猪高热病的中兽医辨证施治

  中兽医活的灵魂在于因时、因地、因畜现场观察辨证。即须察其脉证、观其顺逆,谨候病机,随证治之,“有是证,用是药”。

  卫气阶段

  此症初起,如发病之前有天气骤变,气温突然下降,猪体先已内蕴湿热,一旦感寒受凉,使原本就十分固密紧闭的玄府腠理更加闭郁不宣,则发病急骤,出现寒包热证候,此际可及时用解表法散寒透热,开宣玄府,逐邪外出。俾邪与汗出则高热才能得以解散。方用:大青龙汤(轻用麻、桂,重用生石膏、生姜,酌加苍术、陈皮、银花)解散表寒,发越内热,或以《寒温条辨》升降散(僵蚕、姜黄、蝉蜕、大黄)、增损双解散(僵蚕、滑石、姜黄、蝉蜕、防风、薄荷叶、荆芥穗、当归、白芍、黄连、连翘、栀子、甘草、黄芩、桔梗、大黄、芒硝、生石膏)、蒲氏加味凉膈散(荆芥、薄荷、连翘、黄芩、栀子、甘草、牛蒡子、芒硝、大黄)、增损三黄石膏汤(生石膏、僵蚕、蝉蜕、薄荷、豆豉、黄柏、黄连、栀子、知母)等辛凉之方加减化裁,俾辛凉表散内蕴火毒,以截断病势之进一步发展。但此病机为时十分短暂,此法须抓住时机及时用药,时机稍纵即逝。大青龙汤属辛温、辛凉表散之品合用之方,且当以辛凉为主,辛温辅佐以助玄府之开启。用表散法须刻刻注意湿邪蕴郁情况,酌加化湿燥湿之品,并须注意分辨湿邪之寒化热化。对于湿邪寒化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化裁,药用:杏仁、薏苡仁、白寇仁、厚朴、通草、滑石、法夏、淡竹叶。对湿邪热化用黄芩滑石汤、薏苡竹叶散化裁,药用:黄芩、滑石、法夏、陈皮、竹茹、白寇、通草、茯苓皮、大腹皮、薏苡仁、淡竹叶、连翘。

  临证观察腠理是否闭郁及闭郁程度的方法是观察猪鼻盘处是否有汗及汗液分布情况。

  气营证阶段

  症见皮肤潮红,呼吸急促,高热难耐,喜卧阴湿之地,烦躁不安继而精神萎顿,或可见喜饮冷水,不欲食饲料,药可用辛凉表散之品如生石膏、金银花、连翘、淡竹叶、黄芩等以清气凉营、透营转气,在清气的同时加入凉营之品,防止热毒进一步内陷营血。即使热邪入营以后,也须在清营药中参以透泄之品分消其邪,使营分之邪热转出气分而解。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等已研发有清气凉营注射液、清瘟口服液(药用:大青叶、银花、青蒿、野菊花、鸭跖草、知母、生石膏、赤芍、大黄、白茅根,湿热偏甚,证见纳呆便溏,可去大黄、知母,加法半夏、广藿香、川厚朴、雅黄连少量)。大苦大寒之品如黄连、龙胆草、板蓝根、苦参等易于败胃,不到高热炽盛之实证阶段(此阶段可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化裁),切莫轻发。清代医家陈士铎曰:瘟疫之证,其来无方,而召之亦有其故,或人事错乱,或天时乖违,或尸气缠染,或毒气变蒸,皆能成瘟疫之证。……然瘟疫之患,多火热之气,故症虽多,但去其火热之气,而少加驱邪逐秽之品,未有不奏功而效者,方用:大黄、元参、柴胡、石膏、麦冬、荆芥、白芍、滑石、花粉、水煎服,名曰逐瘟神圣汤,本方加减出入可通治瘟疫之病(《石室秘录》),此方根据猪多夹湿邪之特性,酌加化湿之苍术、薏苡仁、杏仁、白寇、藿香、佩兰等,以治猪高热病气营阶段证候当属有效。

  营血证阶段

  症见四肢、皮肤出血斑,提示内脏已广泛出血,有诸内必象之外。及时剖解死亡尸体,亦可发现体腔内温度较正常屠宰时高出许多,可见邪热十分嚣张。说明湿热之邪已逼入营血,导致血沸离经。此时急须凉血散血,以清血分毒、散血分热、化血中瘀、止妄行血。可用清营、清宫、犀角地黄汤等合导赤散化裁,使入宫之邪热诱从小肠经小便而出。犀角已禁用,可用水牛角镑薄片60-90克先煎1小时后再下他药同煎,待煎煮20分钟左右,滤汁去渣后兑入人尿(童便为佳)50毫升左右以作药引灌服。南京周仲瑛已研发有地丹凉血针(鲜生地、丹皮、丹参、赤芍、水牛角片、丹参、紫珠草、大黄、栀子、人中白、白茅根)、丹地合剂,人用清开灵注射液、牛黄清心丸也可用于此证。温病三宝之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因价格昂贵,与兽医临床无缘,但可用有类似作用之新研发的众多的兽药产品。

  应当指出,临床中此病传变十分迅速,往往上午发现减食,精神萎顿,到中午就皮肤潮红,烦躁不安,晚上则已卧地不起,急性者病程在15-18小时就可发生死亡。故用药时要有预见,注意运用截断扭转法控制病势,不要按部就班用药,要抢先一个阶段用药,故在证型分类上,不能严格按卫、气、营、血阶段划分。

  六、关于猪高热病出现喘证及肺系证候的处理

  本病多见呼吸系症状,特别是喘症常见。可用麻杏石甘汤、定喘汤、《千金》苇茎汤等化裁,药用:麻黄、生石膏、杏仁、瓜蒌壳、浙贝、冬瓜仁、桔梗、桑白皮、鱼腥草、黄芩、苇茎(即芦根)、桃仁、薏苡仁、苏子(或葶苈子)、生甘草。方中麻黄用量不能太大,10-15克即可;生石膏60-90克、鱼腥草、冬瓜仁可用30-60克,余药常量即可。喘甚,高热出血症,可加郁金、丹参、赤芍、丹皮凉血活血(活血化瘀法)以改善肺心循环,防止肺纤维化发生。另,鱼腥草针剂也可肌肉注射用于此症。

  七、猪高热病的退热途径和方法

  邪热内困,需寻出路,闭门逐寇,必致变证蜂起,险象环生,最后阴阳离决,走向死亡。

  1. 开宣玄府透邪外出以退热,主要用于发病初期。

  太阳证的表散,方用大青龙汤。根据天气是否有突然转凉,猪体是否感寒而致腠理紧闭、郁热内困,决定麻黄、桂枝之取舍和用量,生石膏重用并加辛凉之银、翘、淡竹叶,据气候雨水多少、圈舍潮湿情况酌加化湿之藿香、佩兰、苍术、陈皮。

  少阳证的和解,临症之际有时可见患病猪只寒热往来,全身颤抖,耳温左右不一致,此时可套入小柴胡汤,方中柴胡可用30-90克,黄芩可用20-40克,柴芩按4:3或3:2使用。

  阳明证的清解,温邪上受,逆传心包,顺传阳明,阳明多气多血,极易酿邪成温,出现大渴、大热、躁烦、不食、皮肤潮红之阳明经证,此时则需大剂白虎汤或人参白虎汤加味以治。药用:生石膏、知母、生甘草、广花粉、北沙参、黄芩、栀子。

  2. 通调大便以退热。“阳明为成温之薮”,阳明腑实既成,燥屎内积,炽盛之邪热内壅,必大热烦渴,邪热上窜头面诸窍,症见:数日不大便,腹胀满,高热、不食,大便干结成球如羊屎状。可用四承气(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合脾约麻仁丸化裁,俾阳明清明,成温不能。药用:大黄、厚朴、枳实、甘草、杏仁、火麻仁、白芍、生地、玄参、麦冬等,至于芒硝之用,视大便之燥结程度斟酌使用,且只宜待诸药煎成滤汁后,放入药汁火上搅拌溶化后灌服。

  3. 通利小便以去热。心与小肠相表里,邪热内陷心包宫,症见:高热,血热妄行,皮肤潮红,皮下、多个脏器、粘膜组织出现广泛出血,精神沉郁、嗜卧,神志昏胡,小便黄赤短少,治须清宫、清营、犀角地黄辈合导赤散化裁。药用:生地、玄参、赤芍、丹皮、银花、水牛角、童便、白茅根、淡竹叶、芦根、甘草、当归(少量)、板蓝根等。

  八.关于温热病黄芪的使用

  黄芪是一味补益升提正气之品,金元时期李东垣创补中益气汤,就以参、芪为主。近代名医张锡纯所创益气升陷汤,也用黄芪升提中气。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其中所含黄芪多糖)有增加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数量、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力、提高免疫力等诸多作用。但是,因为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药物,因此,运用中兽医辨治家畜疾病时,对于包括黄芪在内的所有药物的使用,还是应当在中兽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分阶段辨证候运用,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可作参考。黄芪属温热升提之品,可温分肉、实腠理,固密玄府(故有玉屏风之设),有碍于开宣玄府逐邪外出。另黄芪又可升补肝气,内湿蕴郁化热或邪热内袭诸证皆不宜使用。猪高热病系暑、热、湿三邪合袭猪体所致,属温热病范畴,黄芪于此病机颇不相合,故不宜使用。用之既恐壅塞气机,又有升提邪热上窜之害。辛凉清热剂中馋入此品,方则驳杂不纯,恐有掣肘之患。

  以上仅为个人管窥之见,不当之处,敬请前辈、同道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温病条辨白话解》浙江中医学院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第2版第2次印刷
2.《伤寒瘟疫条辨》(民清中医临证小丛书)清·杨栗山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第1版第1次印刷
3.《继承心悟》薛伯寿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第1版2000.7第2次印刷
4.《注解伤寒论》晋·王叔和撰次,金·成无己注,明·汪济川校,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第2版第11次印刷
5.《黄帝素问直解》清·高士宗注,于天星按,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8第2版第1次印刷
6.《内经释义》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2第1版,1982.1第7次印刷
7.《热病学》万友生著,重庆出版社,1990.9第1版

8.《邓铁涛医话》邱仕君、邓光中整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1第1版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