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资讯 » 农业科技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今年夏秋猪高热病疫情流行启示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06年是我国养猪业极不平常的一年。猪价长时间低迷,亏本之声不绝于耳,疫病肆虐,养猪人欲哭无泪,此可谓大悲;酷暑逝去,疫病渐少,虽然入冬后在北方仍有局部发生,但猪价回升很快,养猪人又见春风,此可谓大喜。
此大悲犹喜在我国养猪业快速发展的历程中只是一朵翻滚的浪花,是一朵人们司空见惯的浪花,在记忆的长河中将被后浪淹没淡忘,即或在茶余饭后提及,也用“市场规律”一语蔽之。人们习惯了养猪业的大起大落,也习惯地称之为螺旋式发展。事实果真如此吗?
2006年夏秋季,作者对湖北省九个县市的五个规模化猪场、十一个专业户猪场随机接诊调查,以为此次生猪疫病的流行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反思与启示,在“习惯”的禁锢中突围或许更有助于我国养猪业的持续和谐发展。
猪对病原微生物的承载力已成超负荷态势
病原微生物是严格的寄生性微生物,赖以生存的主体是猪,猪是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因此猪对病原微生物存在承载力的问题。猪体质的普遍下降削弱了对病原微生物的承载力,病原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使猪的承载变得更脆弱,愈来愈多的新病种增加了承载力的负荷量。
生猪体质下降
1.四个猪场发生以呼吸系统症状为初始症的疫病,通过剖检发病初期的猪,可见巴氏杆菌性肺炎病变,即在肺脏腹面的心叶、中间叶、膈叶出现融合性小叶性肺炎。斯特劳主编的第八版《猪病学》指出,健康猪的肺对此菌清除非常高效,攻毒30分钟后,很难再分离出攻毒菌,并指明多杀性巴氏杆菌一般不是造成肺炎的原发病原。但事实上多杀巴氏杆菌在此次疫病流行中扮演了部分病例的原发病原,其直接原因就是猪体质下降。
2.附红细胞体的活跃也证明了猪体质下降。在此次疫病流行中虽只见到一个猪场发生本病(原发),但附红细胞体作为继发感染的病原几乎存在所有的猪场。许多猪场在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猪体温恢复正常后,猪只仍是食欲废绝,精神不振。临床经验得知,必然有继发病起作用,随着病猪临床上出现皮肤苍白乃至黄染,排出酱色尿的病例出现,终于明白是继发了附红细胞体病。这种现象以往在临床上未见到。作为共生性的血支原体,在发病学中起到如此广泛的作用值得深思。
3.在一个规模化猪场,驱赶妊娠后期母猪上产床,驱赶(基本自由驱赶)距离约50米,当时正值三伏天上午8点,结果母猪气喘嘘嘘,眼眶全由淡红很快变成蓝色。对死于其他原因的母猪进行尸检,经常可见全心扩散,尤其是右心室与右心房,心肌松软。这些现象决非个别,无不说明限位栏母猪心肺功能的不全,体质的下降,母猪难以承受任何疫病的攻击。
4.WHclose主编的《母猪与公猪的营养》一书指出:“现代基因型母猪食欲的减少,这一点在泌乳动物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此现象在哺乳母猪最为突出,付出增多,摄入减少,势必影响母猪体质,进而影响后代体质。
5.工厂化的生产流程,尤其是种猪的限位措施直接影响心肺功能;断奶后的并窝以及高密度饲养等不良环境有悖猪的生物多样性,其应激削弱了猪的体质。
6.免疫抑制因素的广泛存在削弱了猪的体质。在这次疫病流行中,规模化猪场都应用了霉菌毒素处理剂,其中一个猪场因剂量偏小,发生了几头母猪霉菌毒素性流产,一个场因PRRS疫苗免疫诱发PRRS流产外,其余均为商品猪发生疫病。而发病的十一个专业户猪场均未使用霉菌毒素处理剂。同样,在某市两个发病猪场附近有三个专业户猪场应用了霉菌毒素处理剂,结果一直未发病。可见霉菌毒素对猪体免疫抑制在此次疫病流行中的重要的始动作用。外观正常的玉米其胚乳几乎均有霉变痕迹,不安全玉米是导致猪体免疫抑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7.病种的增多加大了猪对病原微生物承载力的负荷,而病原微生物的协同致病作用使得抵抗力下降的生猪极易发病。此次流行的疫病病种复杂,不能用一种病概之,至少在作者接诊的猪场是如此,有Pmc肺炎、SS、附红细胞体病、APP和蓝耳病等,如果剖检病死猪或病后期猪,还可见到HC、HPS、PCVD、沙门氏菌病等等。病程稍长,这些病原会形成极复杂的病原谱组合,这种组合无疑起到了协同致病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附红细胞体参与了几乎所有病猪康复期的继发致病。
此次疫病的流行是自然减负的必然结果
我国的国土空间以及资源(水、粮食等)到底能承载多少生猪?这或许是没有人去思考的问题。正是这一被人们忽视的问题给养猪人带来了麻烦。
稳定的可再生资源能够无限度开发利用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能!同任何物种过度繁衍一样,必会招来天敌(病原微生物是天敌之一)对其制约。在人类保护下,猪只过度繁衍自然没有豺狼虎豹等天敌的制约,病原微生物此时充当杀手应是自然规律的必然。如果人类学会吝惜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为了人类的后代,那么人类再次学会吝惜可再生的资源恐怕也是为了当今的人类自己。在人类保护下物种过度繁衍所致的后果,远比原生态环境下物种过度繁衍所致的后果严重得多。只有可再生资源的适度开发与利用才能让各种风险最小化,包括危及人类的疫病风险、环境风险等等,养猪业才能得到持续和谐的发展。
现有的生猪存栏量适宜了吗?此次疫病流行前生猪存栏约5亿头。有识的经济学家断言:中国的猪业发展已成刚性。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猪价直线下跌,全业亏损的事实直指存栏过剩。2005年出栏超过6亿头,若能做到160%的出栏率,全社会只需存栏3.5亿头生猪足矣。中国不能老走数量型发展之路,应该走质量型发展之路,避免自然减负带来的巨大损失、资源的浪费以及危及人类自身。
猪场仅有周边的防疫安全空间是不够的
近些年,由于疫病的猖獗,国内外人士都提倡猪场周边的防疫安全空间,一个年出栏1万头~2万头的猪场,应建在半径5公里~1.5公里无人烟的地方。此等看法为不少养猪人认可,不少新建猪场都照此办理。在此次疫情调查的十一专业户猪场中,五个猪场有极好的防疫安全空间,远离县乡公路,有山丘、水库或大片树林为天然屏障,但是他们并未逃脱这次疫病的光临。究其原因,均是猪场内部环境恶劣、栏舍结构不合理、卫生条件差、工艺流程不合理、缺乏场内防疫安全空间所致。事实证明,猪场仅有周边防疫安全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为防止疫病从外部传入创造一个外部条件,并不能阻止猪场内现有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致病。要防止场内疫病(一般称地方流行性疫病)的发生,必须要有符合猪生物学习性的福利性生产环境、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健康个体的培育。
综上所述,2006年夏秋季生猪疫病的地方性流行虽随时光的流逝渐渐远离养猪人,但是它留给养猪人太多的反思与启示,并且是刻骨铭心的。养猪人应该要去思考和努力的是,何时将我们得意的养猪大国向值得骄傲的养猪强国迈进!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