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养羊频道 » 科学养羊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防治羊衣原体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绵羊、山羊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流产、死产和产出弱羔为特征。在疾病流行期,也见部分羊表现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等疾患。
[病原]
鹦鹉热衣原体分类上属于衣原体科,衣原体属。鹦鹉热衣原体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感染鸡胚卵巢囊中的衣原体在-20℃可保存数年。0.1%福尔林、0.5%石炭酸、70%酒精、3%氢氧化钠均能将其灭活。衣原全对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而对链霉素有抵抗力。沙眼衣原体对磺胺类药物敏感,而鹦鹉热衣原体则有抵抗力。
[流行特点]
鹦鹉热衣原体可感染多种动物,多为隐性经过。家畜中以、羊较为易感,禽类感染后称为"鹦鹉热"或"鸟疫"。许多野生动物和禽类是本菌的自然宿主。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粪便、尿液、乳汁、泪液、鼻分泌物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排出病原体,污染水源、饲料及环境。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也可通过交配或用患病公畜的精液入工授精发生感染,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蜱、螨等吸血昆虫叮咬也可能传播本病。羊衣原体性流产多呈地方性流行。密集饲养、营养缺乏、长途运输或迁徒、寄生虫侵袭等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流行。
[症状]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绵羊、山羊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下列几种病型。
(1)流产型 潜伏期50~90天。流产通常发生于妊娠中后期,一般观察不到征兆,临床表现主要为流产、死产或娩出生命力不强的弱羔羊。流产后往往胎衣滞留,流产羊阴道排出分泌物可达数日。有些病羊可因继发产率可达20%~30%,以后流产率则下降。流产过的母羊,一般不再发生流产。在本病流行的羊群中,可见公羊患有睾丸炎、附睾炎等疾病。
(2)关节炎型 鹦鹉热衣原体侵害羔羊,可引起多发性关节炎。感染羔羊于病初体温高达41~42℃。食欲减退,掉群,不适,肢关节(尤其腕关节、遗传关节)肿胀、疼痛,一肢或四肢跛行。患病羔羊肌肉僵硬,或弓背而立,或长期卧地,体重减轻,生长发育受阻。有些羔羊同时发生结膜炎。发病率高,病程2~4周。
(3)结膜炎型 结膜炎主要发生于绵羊,特别是肥育羔和哺乳羔。病羔一眼或双眼均可患病,眼结膜充血、水肿,大量流泪。病后2~3天,角膜发生不同程度的混浊,出现血管翳、糜烂、溃疡或穿孔。数天后,在瞬膜、眼结膜上形成直径1~10毫米的淋巴滤泡(滤泡性结膜炎)。某些病羊可伴发关节炎,发生跛行。发病率高,一般不引起死亡。病程6~10天,角膜溃疡者,病期可达数周。
部分病例发生肺炎、肠炎等疾患。
[病变]
(1)流产型 流产母羊胎膜水肿、增厚,子叶呈黑红色或土黄色。流产胎儿水肿,皮肤、皮下组织、胸腺及淋巴结等处有点状出血,肝脏充血、肿胀,表面可能有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组织病理学检查,胎儿肝、肺、肾、心肌和骨骼血管周围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2)关节炎型 关节囊扩张,发生纤维素性滑膜炎。关节囊内积聚有炎性渗出物,滑膜附有疏松的纤维素性絮片。患病数周的关节滑膜层由于绒毛样增生而变粗糙。
(3)结膜炎型 结膜充血、水肿。角膜发生水肿、糜烂和溃疡。瞬膜、眼结膜上可见大小不等的淋巴样滤泡,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滤泡内淋巴细胞增生。
注意!
本病在临床上应与布氏杆菌病、弯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类似疾病进行区别诊断,须依据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鉴别之。
[防治]
第一,加强饲养卫生管理,消除各种诱发因素,防止寄生虫侵袭,增强羊群体质。
第二,流行本病的地区,用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对母羊和种公羊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控制羊衣原体病的流行。
第三,发生本病时,流产母羊及其所产弱羔应及时隔离。流产胎盘、产出的死羔应予销毁。污染的羊舍、场地等环境用2%氢氧化钠溶液、2%来苏儿溶液等进行彻底消毒。
第四,治疗可肌注氯霉素,每次80万~160万单位,1日2次,连用3日。也可将四环素族抗生素混于饲料中喂给,连用1~2周。结膜炎患羊可用土霉素软膏点眼治疗。
分享与收藏:  养羊频道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养羊频道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