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养兔频道 » 兔子疾病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兔双腔吸虫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ntentFont id=NewaspContentLabel style="PADDING-RIGHT: 10px; DISPLAY: block; PADDING-LEFT: 10px;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TOP: 0px">    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属的矛形双腔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寄生于的胆管和胆囊中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本病是反刍兽多见,家亦可感染。
    一、病原及生活史
    病原为矛形双腔吸虫或中华双腔吸虫,虫体扁平透明,矛头样。其中矛形双腔吸虫体较大,更呈细长尖锐矛头样;中华双腔吸虫体较小,相对较短宽一点。但均较肝片吸虫小许多。
    双腔吸虫的发育需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条纹蜗、枝小丽螺等陆地蜗,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成虫在胆管或胆囊中产卵,随胆汁至肠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被第一中间宿主吞食后,虫卵在蜗牛体内孵出毛蚴,经母胞蚴、子胞蚴的发育阶段,最后产生尾蚴。许多尾蚴在蜗牛的呼吸腔内粘团,经蜗牛呼吸孔排出体外,粘在植物或其它物体上,被第二中间宿主蚂蚁吞食,在其体内形成囊蚴。兔等终宿主吃了含囊蚴的蚂蚁而感染。囊蚴在兔肠道脱囊而出,移行到胆管、胆囊发育为成虫。
    本病多发生在低湿的山间草场,兔可因饲喂在这些地方收割的青草而发病。
    二、致病作用及症状
    本病主要造成胆管胆囊的慢性炎症,管壁增厚,肝肿大,被膜肥厚,表面粗糙;同时吸食宿主营养,造成消化紊乱、贫血。病兔主要表现消瘦、贫血、黄疸,颌下水肿,下痢,严重者瘦弱死亡。
    三、诊断
    根据贫血、消瘦、黄疸、水肿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可怀疑本病。确诊需粪检查到虫卵或剖检在胆管胆囊中找到虫体。
    四、防治
    对本病的预防是不喂高发地区的青草,必要时进行预防性驱虫。药物防治可用下列药品:①海涛林(三氧苯丙酰嗪)按3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安全有特效。②丙硫咪唑按3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③吡喹酮按10—1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分享与收藏:  养兔频道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养兔频道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