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蛙和泥鳅 » 泥鳅饲养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生物养泥鳅“三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利用生物来养泥鳅,可以减少养殖投饵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改善泥鳅品质。
1、浸秆养鳅。用砖头、水泥砌成深 1米的鳅池,池底铺一层 15厘米厚的肥泥,肥泥上铺一层10厘米厚禾秆或麦秆,上覆几排筒瓦,使之成为泥鳅窝。然后放入 40厘米深的水,7天后,即可放养泥鳅;每平方米放养规格 3厘米以上泥鳅 30~40尾,按常规饲养管理,只是投饵量减少,6个月后即可捕捞上市。
2、遮阴养鳅。在深 1米的土池中,铺设一层无结节经编网,网口高出池口 30~40厘米,并向内倾斜,用木桩固定。池底网上铺一层40厘米厚的泥土,并栽种茨菇等水生植物,保持水深在 20~30厘米,把鳅苗放入水中。此法养鳅不需经常换水,池水中的物质可随时与土壤交换,池中生长的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中营养物质,防止水质过肥,植物茎叶在夏季还可遮荫,净化水质,为泥鳅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且容易捕捞。
3、诱虫养鳅。用砖头、水泥砌成深 1米的养鳅池,池中用土堆若干条宽 1.3米、厚 20厘米、间距20厘米的土畦,保持水深 10~15厘米,然后每平方米放养规格 5~6厘米泥鳅 30~50尾;同时在池上方装数只黑光灯诱虫,每晚 7时至次日晨 5时开灯,诱得的昆虫即可满足泥鳅对饵料的需要。
分享与收藏:  蛙和泥鳅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蛙和泥鳅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