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动物病疫 » 兽药应用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RNA干扰及其在动物传染病预防上的应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动物体内除了体液和细胞两大免疫系统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古老的免疫机制。一些短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通过结合细胞内相应基因的mRNA,阻止该基因的表达,这就是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现象。该技术首先在线虫和果蝇等低等生物中取得突破,随之发展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由于RNAi机制具有超越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诸多优点,它也给许多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就其作用机制和动物病毒性疾病预防的应用研究做一阐述。

 

1 RNAi的免疫机制

 

1.1 siRNA/miRNA的形成

 

生物细胞内广泛存在着天然短链RNA,保护生物机体免于外界病原的侵袭,这种具有免疫作用的RNA被称为microRNAs(miRNAs)或small interferencing RNAs(siRNAs),它们都是21~23碱基的双链RNA (duble-stranded RNA,dsRNA)。miRNAs是由细胞内非编码基因经过转录、前体切割等一系列机制而形成。初级miRNAs转录子的形成需要一段包括该段序列在内的相应核苷酸链作模板,侵入序列在宿主基因组中留下的遗传信息可能是miRNAs的基因基础。在细胞核内,初级miRNAs转录子被RNaseⅢ家族成员Drosha加工成长度大约70  bp的miRNAs前体,然后由跨膜转运蛋白Exportin-5运出核体,在细胞浆内由 RNaseⅢ家族的另一成员Dicer切割成miRNAs[1]。它们也可以是由人工载体转录的dsRNA或shRNA(short hairpin RNA)加工而成,化学合成siRNAs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siRNAs/miRNAs的3′端有两个核苷酸悬突,这是siRNAs参与基因沉默的标志性结构[2]。

 

1.2 siRNA/miRNA阻断基因表达的过程

 

在解旋酶的参与下,siRNA双链解开变成单链,但只有反义链(与靶mRNA碱基序列互补链)参与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RISC的形成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清楚,这一过程涉及多种蛋白因子,Argonaute2是目前已知的参与RISC形成的关键蛋白。它包括两个关键结构域——PAZ和PIWI,其中PAZ高度保守,目前只在Argonaute和Dicer中发现。PAZ结构域能够与siRNA中3′端的两个悬突碱基结合,它的折叠区是与siRNAs解离链相结合的部位。虽然PAZ不是Dicer或 RISC的靶mRNA结合位点,却与siRNA特异而高效地参与RNAi密切相关[3]。结合了单链RNA的RISC向靶序列移动,互补到对应的mRNA上并将其降解,这样就阻断了蛋白质的合成途径,从而抑制了相应基因的表达或病毒的复制。解离后的RISC可以被循环利用。值得注意的是, RNAi防御机制并不是万能的,某些病毒能够编码dsRNA结合蛋白(dsRNA-binding proteins,dsRBPs),阻止RNAi介导的宿主防御,已经证明植物中的异源dsRBPs能有效抑制RNAi作用[4]。人腺病毒能在感染后很快产生RNAi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是通过阻滞Dicer和RISC的活性来实现的。找到病毒的抗RNAi机制对siRNA的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2 siRNA的设计、载体构建及转染

 

人工启动RNAi途径必须设计并合成特异而保守的siRNA,或构建出高效的表达载体,找到向细胞内转染的佐剂和适当的给药方法途径。

 

2.1 siRNA的设计及表达应注意的问题

 

(1)对dsRNA/shRNA的长度要求。一般认为长度超过30 bp的dsRNA能激活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RNA-dependent,PKR),PKR然后激活干扰素的JAK/STAT信号通道,启动干扰素的免疫程序,产生一系列的干扰素效应因子,使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因子2α( eIF-2α)磷酸化,导致细胞内蛋白质的翻译被全面抑制[5]。但过短的序列又会影响RNAi特异性。在大多的研究中21 bp~23 bp的siRNA相对特异且不会激活PKR途径,传统上认为这个长度能产生RNAi的最佳效果。然而,研究表明27 bp的shRNA在细胞内的效力是21 bp的10倍~100倍。因为shRNA是Dicer作用的底物,可能是Dicer与RISC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了对shRNAs的处理[6]。27 bp的siRNA和shRNA不会激活PKR途径,因此是最适合的长度。

 

(2)siRNA的序列要求。在病毒基因组中找到一段合适的siRNA序列需要考虑很多因素,除了所选序列必须完全保守外,靶mRNA的二级结构可能对RISC复合物产生空间位阻效应,影响siRNA的干扰活性,在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脱靶(off-target)是指siRNA所引起的除目的序列以外的其它基因沉默的现象。一个理想siRNA的中心区应该包含与其他RNAs的序列错配,以避免沉默脱靶现象[7]。5′端的焦磷酸盐及AA二核苷酸结构可能是激活PRK信号途径的因素之一,体外试验时应该对dsRNA进行磷酸酶处理,设计相对较长的基因序列,以便于在以后的Dicer处理时能够切除多余的5′端焦磷酸基团。研究表明,siRNA的解链首先发生在热力学上更容易进行的一端,5′端解链时被优先结合进入RISC[8],所以应该选择5′端富含 AU碱基的序列作为靶序列。

 

 

 (3)对碱基的取代和修饰的影响。人工合成siRNA时,对其碱基的修饰或取代可能影响到沉默活性。反义链5′端磷酸基是与RISC结合的必要结构,当5′端磷酸基被-OMe或者其他基团取代时,RNAi不能发生,但发生在磷酸基上的取得对siRNAs活性影响不大。反义链3′端的修饰是否会产生影响以所取代基团的性质而异。一些荧光类衍生物、2-乙羟基磷酸(2-hydroxyethylphosphate)等可能会降低siRNA的活性[9]。F取代的siRNAs具有耐RNA酶的特性,在培养细胞内比不加修饰时作用明显,-OMe取代也能产生很高的稳定性[10]。无论是正义链还是反义链,2位氨基的取代都会强烈影响其干扰活性[11]。用硫代二酯键取代siRNAs骨架中的磷酸二酯键能增加对磷酸酶的耐受性,但过度取代可能导致活性丢失及毒性产生[12]。LNA(locked nucleic acid,LN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核酸化学修饰技术,它通过一个亚甲基桥将核糖的2′氧原子和4′碳原子连接起来。LNA能显著延长siRNA的血清半衰期,提高对靶标亲和性,减少脱靶作用的范围和程度[13]。

 

(4)表达载体的构建。载体构建也是RNAi技术应用的一个关键。由转染入细胞内的质粒载体所介导的RNAi被称为ddRNAi(DNA-directed RNAi)。原理是首先构建出一个方向相反的双启动子载体,将特异的互补DNA序列克隆在两个RNAseⅢ启动子之间,在受体细胞中产生dsRNA,被细胞内的Dicer分解为siRNA[14]。也可以在单启动子载体中插入一段重复序列,复制出一个shRNA,再经Drosha和Dicer处理,最终产生miRNA。细胞内转录与化学合成的siRNAs相比能持续更长的时期,而在细胞内维持时间太短是siRNA进入临床使用的最大障碍之一。

 

2.2 向细胞或体内的转染

 

有报道认为在不使用佐剂的情况下,裸露的siRNA也能产生强烈的病毒抑制作用,而且不会激活IFN信号途径。脂质体对DNA载体的跨膜转运作用已被广泛认同,在siRNA的研究中常作为首选的转染工具。一些碱性氨基酸(如组胺酸和赖氨酸等)聚合物也是有效的siRNA转染佐剂,这些聚合物与脂质体相比具有毒性更小的优点。P=B二酯键比P=0有更强的亲脂性和膜穿透特性。胆固醇和脂肪酸等疏水基团也能够促进siRNA进入到机体组织和细胞,只是在应用时注意摸索适当的剂量,以免激活PKR信号途径[15]。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能够促进siRNA的吸收,还能够促进在细胞内长期高水平的基因表达[16]。经鼻给药安全方便,据报道siRNA分子可以数分钟内通过嗅觉神经和三叉神经通道,到达血脑屏障[17]。也有研究表明,在鼻内给药会增加毒性作用,具体情况有待在试验中总结。

 

3 RNAi在口蹄疫和流感治疗上的应用

 

3.1 对口蹄疫的预防

 

口蹄疫病毒(FMDV)共有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性,每一血清型又分为若干个亚型,各个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一种疫苗很难对另一种血清型乃至不同亚型的毒株产生保护作用,是口蹄疫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siRNAs只是21 bp~23 bp大小的碱基片断,可以找到各个血清型和亚型共有的保守序列。FMDV的变异通常发生在某一区域,例如在3D聚合酶基因的第1 096~1 280碱基,O/A和亚洲Ⅰ型的同源性可达97%~100%,而且基因的变异通常出现在同一位点[18]。联合使用针对病毒几个基因区域的siRNAs可以更有效和全面地干扰靶mRNA的翻译。Kahana R等[19]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所有已发表的FMDV序列,设计出3个至少22 bp的siRNA片断,它们对所有FMDV都具有100%亲和性。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方法检测感染细胞中病毒RNA的总量,表明利用siRNA处理的细胞病毒增殖被抑制。当利用3种siRNA的混合物处理细胞时,对病毒的生长产生100%的抑制作用。Liu M等[20]证实,转染siRNA后12 h内可以使BHK-21细胞系FMDV的效价下降10倍~1 000倍,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以持续到转染后第6天。用高感染复数FMDV接种L基因的siRNA表达盒转染的BHK细胞,24 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载体极大地抑制了口蹄疫病毒在BHK细胞中的复制,该抑制作用具有序列特异性,并降低了BHK细胞的死亡率[21]。对乳鼠颈部皮下注射表达VP1基因siRNA的质粒载体,可以使其对FMDV的敏感性大大降低[22]。成年小鼠腹腔和静脉注射,可在肝、肾、脾、肺、胰等器官诱导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广泛特异性抑制[23]。

 

3.2 对流感病毒的干扰作用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V)是另一类血清型众多的A类传染病的病原,它不仅容易通过个别碱基的突变发生抗原漂移,还能由不同毒株重组产生新的亚型。IV可以在一种动物体内变异后再侵入到另一种动物体内,造成种间传播。疫苗接种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只能提供有限的保护。IV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免疫原性较好,是传统疫苗的研究热点,但也常因这两个基因的快速变异而造成免疫失败。PA/PB基因、NP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同样是病毒复制所不可或缺的因素,选取NP基因和聚合酶基因(PA/PB)中保守序列设计的siRNA,对鸡胚和细胞系中A型IV都有显著抑制作用。使用这些siRNA处理的感染小鼠,IV感染后肺组织中病毒效价明显降低,并能保护小鼠免于致死量病毒的攻毒[24]。siRNA能保护动物耐过H5/H7等高致病性亚型流感病毒的侵袭。这些结果说明了RNAi是一种控制流感的有效措施。M蛋白参与病毒粒子的装配和病毒进出细胞的质子通道,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 vector)能有效地将M1基因的siRNA转染到细胞内,造成M1蛋白在转染细胞内的表达抑制,将其与运载工具一起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产生良好的RNAi作用[25]。因为呼吸系统是IV侵袭的主要部位,滴鼻是一种比较合适给药途径。以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和副流感病毒(PIV)的保守区siRNA与转染佐剂混合鼻内滴注小鼠,保护程度与其在细胞培养物中的抗病毒活性相一致,而联合使用两种siRNA抑制两种病毒共同感染时,一种过量的siRNA能够缓解另一种siRNA的病毒抑制活性。说明两种siRNA联合使用能够产生协同作用,但是也应当注意RNAi的竞争作用。

分享与收藏:  动物病疫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动物病疫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