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动物病疫 » 牛病诊治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104例真胃变位手术治疗的探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真胃变位是乳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该病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扭转(变位)两种,一般以左方移位较为多发。左方变位病情轻,病程长,病初体温一般在40℃左右,产乳量下降,食欲下降,瘤胃蠕动弱或无,粪便干并带有粘液,有时虽有食欲,但喜食干草少食精料,发病2至3天,体温下降至38℃,脉搏、呼吸均正常;而右方扭转则病情重,病程急,产乳量急剧下降,食欲废绝,无瘤胃蠕动音,粪便褐色而粘稠,发病3至5天会出现严重脱水现象,该病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轻则会造成乳牛被迫淘汰,重则导致乳牛死亡。


一、发病情况
2005至2009年我区13个奶牛场共发生乳牛真胃变位104例,成乳牛年发病率为0.88%,其中:左方移位85例,占81.73%;右方扭转19例,占18.27%。发病牛胎次最高为7胎,最低为一胎,其中:一胎牛31例,占29.81%;二胎牛25例,占24.04%;三胎牛30例,占28.85%;四胎牛12例,占11.54%;五胎牛4例,占3.84%;六胎七胎牛各1例,各占0.96%。


二、发病原因
引起乳牛真胃变位的原因较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诱因是怀孕母牛由于胎儿娩出,其腹腔内的生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由于妊娠子宫的挤压,真胃紧贴于右下侧腹壁,而随着胎儿的娩出,空虚的腹腔为真胃移动提供了方便;引起真胃变位的最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饲养管理不当,精粗饲料配比不合理,精料饲喂过多,粗料饲喂过少,造成胃内产气过多,由于胃内气体充盈,导致胃的游离性更大,以便于真胃变位;另外,据有关资料报导,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也是引起真胃变位的原因,笔者对此引起的机理尚未清楚,但上述发病牛只中64.42%为产后胎衣滞留也能说明问题。


三、诊断方法
确诊该病的最有效方法是听诊和叩诊,一搬在左右肋腹部听叩诊,面积越广越好,一天至少三次,病初因胃内气体较少,不易听到“钢管音”,而随着时间的推延,胃内气体逐渐增多,“钢管音”很容易听出来,一胆听到“钢管音”就能确诊真胃变位。然而,“钢管音”不是真胃变位所独有的临床症状,当乳牛发生盲肠鼓气、腹膜炎时也能听到“钢管音”,盲肠鼓气在右肷部上方能听到“钢管音”,而腹膜炎时在腹腔二侧有时均能听到“钢管音”,所以要做好鉴别诊断。另外,病初健胃药和抗生素治疗无效也能提示诊断该病。


四、治疗方法
真胃变位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保守的仰卧翻转法和快速彻底的手术疗法。笔者认为仰卧翻转法有时虽能有效,但容易复发,而手术疗法既彻底又无复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手术疗法从过去的左右肷部双切口(站立保定)到目前的左右肷部单切口(站立保定)以及右侧真胃正常生理位置处水平切口(左侧卧保定),笔者认为以病牛的病情而定,腹围较小的病牛宜采用站立式保定左肷部单切口或左侧卧保定右侧真胃正常生理位置处水平切口的手术疗法,而腹围较大或真胃右方变位的病牛宜采用站立式保定左右肷部单切口的手术疗法。

 

以下笔者用二实例阐述手术过程。
病例一:杨王奶牛场03028成乳牛,三胎,2009年9月16日产一公犊,于同年9月25日发病,确诊为真胃右方扭转,取站立保定,右肷部剃毛及真胃正常生理位置处剃毛一小片,常规消毒及麻醉,右肷部作一长约25cm垂直切口,由皮肤向内逐层切开或钝性分离直至腹膜见真胃,此时,真胃已相当充盈,放出少量气体后仍有大量液体而无法校正位置,故把真胃移置切口处切开真胃,切口长约3cm,放出约40kg胃液,放胃液时防止污染腹腔,冲洗切口并用肠线常规缝合胃壁,校正真胃位置,于真胃大湾处用二根18号丝线作间距2cm固定真胃肌层壁二针,同时,切开真胃生理位置处皮肤3cm,把刚才固定真胃的二根丝线从上述切口处由内向外穿过腹壁,把真胃由上向下推送至正常生理位置,拉紧丝线固定于肌层并缝合切口,固定时检查真胃与腹壁间是否夹入其他脏器,然后逐层缝合切口,该牛术后三天食欲好转,一周后恢复正常。
病例二:泰日奶牛场05014成乳牛,三胎,2009年9月26日产一公犊,于同年10月17日发病,确诊为真胃左方移位,取左侧卧保定,右侧腹部乳静脉上方35cm处剃毛,常规消毒麻醉,作一长约15cm水平切口,由皮肤向内逐层切开或钝性分离直至腹膜,术者手进入腹腔拉出真胃,于真胃大湾处用二根18号丝线作间距2cm固定真胃肌层壁二针,把真胃还纳腹腔,并校正位置,把刚才固定真胃的二根丝线从切口下方由内向外穿过腹壁固定于肌层,固定时检查真胃与腹壁间是否夹入其他脏器,然后逐层缝合切口,该牛术后二天食欲好转,四天后恢复正常。


五、讨论与小结
1、能否及时确诊,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2、造成真胃变位的原因较多,但笔者认为精料过多或粗料不足以及饲养管理不善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各个胎次的成乳牛均可发病,但以年青成乳牛居多,一至三胎牛发病占总发病数的82.69%;分娩至发病时间差距很大,但大部分集中在分娩后30天内,占发病总数的69.24%;胎衣滞留牛的发病占总发病数的64.42%,说明胎衣滞留可能也是引起该病的原因之一,但引起的机理尚未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4、在手术过程中,如真胃较充盈时,则首先要放气或放液(严防污染腹腔,并发腹膜炎),以便牵拉和固定,固定时谨防其它脏器夹在胃壁和腹壁间,造成手术失败。
5、手术方案以病牛的病情而定,笔者这里要强调的是腹围大的病牛一定要采取站立式保定手术方案,而卧式保定易造成病牛由于腹压过高导致瘤胃内容物倒流引起窒息死亡。
6、手术治疗易于成功,治愈率高,笔者认为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而且由于胃壁被固定在腹壁上,并发生粘连,同时,二针固定在肌肉层,更不易复发,笔者手术的104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

分享与收藏:  动物病疫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动物病疫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