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前述 6 點, 如果同好願意按表操課, 則短鯛能養三五個月以上並看到繁殖應不是難事 }
1)水的PH值 : PH5 上下誤差0.5 是最好的PH值 ( 4.5 ~ 5.5 ) 很多同好看到這點, 第一個想法就是太酸了, 這通常就是許多同好養短鯛進步慢且容易養死魚的原因, 這樣的PH值可以解決養短鯛80%以上的問題. 而這點在已經養得很好的同好中絕對是主流觀念..... 以前站長在站裡就提過, 用PH值低的水來養短鯛自然不容易看到短鯛出現 頭洞 體表潰瘍 駝型線虫等疾病, 而許多短鯛繁殖者也都是以這樣的PH值進行繁殖. 水質夠酸, 魚容易漂亮顯色也更難養出問題 . ( 各地區調整PH值方法附於文後 )
2)餵食 : 簡單就是最好的方法 站長目前餵短鯛的方式是顆粒飼料一天一餐, 較有空閒的同好可以考慮孵豐年蝦苗或加餵少許冷凍豐年蝦(成蝦較好, 冷凍蝦苗萬一魚沒揀乾淨很容易把水質搞壞) , 除非有急切繁殖需要, 不然顆粒飼料絕對足夠. 餵食量多寡與水質控制能力有關, 餵得少絕對比餵得 好 安全, 不過每天一餐也不能過少, 再少的話養起來身材就會嫌瘦了..... ( 馴餌方法附於文後 )
3)過濾器 : 氣動海棉過濾器與裝滿陶磁環的外掛過濾器皆可 氣動海棉過濾器是頗傳統的短鯛養法, 如果海棉太小就要設兩個, 妄想以換水來解決水質平衡問題, 魚的出事機率會高很多. 另外, 外掛過濾器的濾材設計通常很糟, 除了生化棉(洞隙較大的海棉)可以考慮留下外, 其餘都換成高孔隙陶磁環較佳. ( 活性碳不要用, 除了過濾效果落差大以外, 它會使水成中性 ) , 這兩種過濾器都不需要常清洗, 半年一年洗一次也沒關係, (這要配合站長所講水質夠酸的養法) . 清洗過濾器方式請參照新手保證班資料.
4)底砂與景觀設置 : 有無均可 底砂有無均可, 一般設缸有的話較美, 感覺上魚也較穩定. 不種草的話, 薄薄一層即可, 材質不可選擇鹼性(如珊瑚砂,黑白石 均不可) , 近年流行的日本ADA黑土也是不錯的材質, 可以使ph值較穩定, 也更容易形成厭氧層. 景觀設置如果有沉木或小榕等陰性水草也不錯, 可以提供短鯛躲藏或遊戲的空間. 對養較多短鯛者是必需的. 如有陶甕可提供較隱密的繁殖空間.
5)水族箱大小 : 至少12公升以上較佳 以站長的經驗20公升左右或以上更可以提供較穩定的環境, 二尺半以上的缸子養短鯛通常是水草缸, 這樣的缸子因沉積物影響整個環境, 對短鯛很不利...... 除非數量很少或經驗豐富有把握, 否則常是養多少死多少, 一個月內就死很常見, 很難養活超過半年 ( 同好在店裡依站長建議方式照顧的水草缸不在此限 )..... 短鯛要在這麼大的缸子尤其是已設三四個月以上的水草缸, 站長建議是不要嘗試較好, 或者可以準備個小缸子, 魚一有問題就撈出另養.
6)換水 : 慢慢加且換水量不多最好 目前站長是每周換1/3 , 有用硝酸鹽化除劑的缸子, 可以減少使用虹吸管吸底砂的次數與面積, 怕換水花太多時間的同好, 可以用換水接水的水桶, 取相同水量的水加水質穩定劑或處理後, 放置於較水族箱高的位置, 以風管等細管利用虹吸原理慢慢加入(有調節閥可以調水量大小更佳) .
7)繁殖 : 如想大量繁殖, 請謹慎思考小魚未來的可能命?#092;, 勿多造殺孽 繁殖是令許多水族同好最有成就感的事, 只要照著本文的方法養短鯛, 再加上一些小技巧, 繁殖短鯛並不困難.
7a)選種 : 要繁殖當然要一公一母, 不過許多短鯛因為來源問題雌雄比例差距很高, 所以同好們最好具備判斷能力, 或者選擇信用良好的商家, 否則買到一 對 公魚的機率也很有可能. ( 站長知道如何判別, 且能以文字描述者, 列表附於文後 ) 挑選種魚除了顏色體型外, 大小也很重要. 大部份魚種, 站長會選 母魚2.5cm 公魚 3.5cm 左右, 除了少數較大較小的種類外( 如 藍袖, 二線, 皇冠棋盤等 ) 這樣的大小通常是剛長成成魚, 較容易生, 如果要生多也可以繁殖較多次, 就算只想飼養也可以養久一點 . 一般養短鯛較久的人都認為短鯛可以養一兩年以上, 而太老的成魚有時雖然比較漂亮, 不過壽命會比較短, 尤其如果曾被大量餵食長大的魚會衰老得更快, 這在孔雀魚也有相同情形.
7b) 成員與佈置 : 1.2~ 1.5尺的水族箱是最常被拿來繁殖短鯛的大小, 容易一對對放養是大原因, 利用小榕沉木或其他陰性水草等, 構成躲藏或生活空間再加個瓦甕, 是繁殖短鯛的一般基本環境, 其他成員的話, 小精靈是不錯的選擇. 小精靈個性溫和較不會有吃小魚或干擾繁殖的情形, 它也不太挑食, 不小心餵太多時還可以幫忙吃殘餌. 另外一個重要任務是它可以當短鯛的假想敵, 小精靈硬骨在外也較不易被打傷.....
假想敵的需求是來自短鯛繁殖期間特強的領域性, 如果一個缸子只有一對魚, 常在產卵後會有雌魚追打雄魚的情形, 這種養法要在生產完後將雄魚移走, 如果同好是在較大且成員較多的水族箱繁殖, 南美短鯛雌魚會負責顧卵帶小魚, 雄魚則會在外圍警戒驅趕其它魚隻. 西非短鯛有時會有不同狀況, 餵食時雌雄魚可能輪流著保護小魚或進食, 不像南美短鯛 男主外女主內 的情形那麼明顯.
護雛的行為目前站長看過的唯一例外是皇冠棋盤, 曾在一本英文短鯛書看到一段資料說到, 在野外的皇冠棋盤 雌雄魚比例高達 95 : 5, 或許因為如此, 皇冠棋盤雄魚交配後就會離去找其他雌魚交配, 站長那次是在四尺缸 (水量超過300公升) 放置了一公四母的皇冠棋盤, 另有兩對女王短鯛. 那次皇冠棋盤產卵後雄魚就去追求其他雌魚, 甚至還會跑回來偷吃卵或小魚.....
7c)如何增加繁殖機率 : 亞瑪遜河是乾濕季明顯的熱帶雨林氣候, 雨季來臨時, 食物來源變得豐沛也是各種魚的繁殖季節, 有時在店裡已養得穩定成熟的對魚, 同好一買回家下缸兩三天內就生, 有時在家飼養, 連續兩三天換水就生 ( 此方法需有良好的養水設備配合) , 或者家裡有多個短鯛缸, 在移缸後不久就繁殖, 都是因為短鯛在雨季水質變化大的環境開始繁殖的習性所致. 溫度也是繁殖的要件之一, 一般短鯛適合於26~27度繁殖, 這也是為何飼養短鯛在台灣的氣候, 春秋季較容易繁殖的原因 , 溫度變化影響短鯛繁殖的意願各種不一, 像三線短鯛 阿卡西等是較不受影響的, 另外在營養方面, 餵食活豐年蝦苗, 赤虫(有活的更好) 都可以增加繁殖機率. 至於添加液態綜合維他命, 可能是職業繁殖者才需要, 不過添加小分子的液態維他命要小心劑量, 維他命在水中任何生物都會吸收, 包含細菌, 越多越好 是許多錯誤觀念的根源.
7d)小魚的照顧 : 一般同好繁殖短鯛照顧小魚大致可分三種方式,
第一種, 欲量產的同好通常會在母魚產卵後將甕拿出, 施行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雖可提高育成率與縮短繁殖時間間隔, 但除非人工孵化技術非常優秀, 將來小魚長大後, 膘有問題(趴趴魚), 或鰭形尾柄等畸型的機率也會升高. 有些同好認為畸型與近親繁殖有關, 但大部份狀況常是人工孵化技術不好, 站長曾近親繁殖蘇利南金眼至第五代, 完全沒有畸型魚出現. 人工孵化多是將有卵的甕放在裝有原缸水的燒杯中進行, 甕口向上並用風管垂入甕中打氣使水稍為流動, 打氣量每秒一顆氣泡或以下, 如要防止魚卵發霉可加一滴治療霉菌的藥 (進口品牌通常藥效較溫和可*) .
第二種是站長常用的方法, 判斷母魚是否已生不用看甕裡的卵來判斷, 只要母魚體色變得很黃, 發現腹部忽然凹陷, 通常在當天早上或前晚就已生了. 此時可開始計算天數, 兩三天孵化再加上消化卵黃囊需三四天, 母魚通常一周會帶剛會游的小魚離開甕去學習生活, 這時就可以利用小魚還群聚的時機, 將甕連小魚一起取出,
第三種是將小魚留在缸中讓母魚帶, 這種狀況的育成率與缸中成員有極大關係, 雖然育成率不高, 不過這卻是有最多觀察生態樂趣的方法.....
前兩者在取出小魚後, 飼主照顧小魚兼代母職會較辛苦, 食物以孵豐年蝦苗最為方便, 餵食過量通常是養不活小魚的最大的原因, 所以餵豐年蝦苗需要一點一點加, 等每隻小魚的肚子都成橘色且飽鼓就該停止, 隨著了解小魚的消化速度經驗累積, 就可餵多一些, 數量可估算於一兩小時內食畢. 一天餵二至三次, 餵食次數太多不見得小魚會長得比較快, 水質良好亦是重要關鍵, 孵豐年蝦苗的方法可改變蝦苗在淡水中存活的時間, 這也與一次能餵食多大的量有關.
取出幼魚後養成小魚的容器, 一般有兩種方式, 是500ml ~ 2000ml 的透明容器(如燒杯) 或 4~5L附氣動過濾海棉的小魚缸.
前者操作需較精準, 不過可節省空間, 餵食與換水是養大小魚的關鍵, 許多人沒辦法把幼魚順利帶大都是因為水中廢物濃度過高所致, 前者的操作, 站長通常是一天餵食兩次, 餵食完後的兩三小時等小魚食畢並排泄 後換水, 換水是用手攪拌讓排泄物與殘餌揚起, 靜置十秒左右小魚會隨水流沉至底部中央, 此時緩緩倒掉90% 以上的水, 承接污水可用相同容器, 在小魚不小心被倒出時還可撈回. 撈回的動作要小心翼翼, 有前端圓融的玻璃滴管最好, 塑膠滴管前頭構造不佳, 常會使得小魚受傷導致長成後畸型. 另外, 小湯匙也是不錯的方法, 這樣換水後再以原缸水補滿, 加水速度快慢不用擔心, 大部份魚種的小魚都與成魚不同, 不怕大量換水, 但有少數例外須用調節閥慢慢滴(如皇冠棋盤等).
後者因為有氣動海棉過濾, 水質操作的容許誤差較大, 站長通常會餵較多, 2~7天換水一次一樣以原缸水操作, 換水間隔視過濾器品質與餵食量而定, 換水量則是1/3~2/3 . 在冬季加溫部份後者較麻煩, 但前者可以將燒杯一杯杯浮於有加溫設備的較大水族箱.
幼魚離開母親生活有安全感的問題, 在較小容器比較沒辦法解決, 不過如果是後者, 曾看過一位朋友范R以有小鉛垂的假魚浮在缸底兩三公分左右的高度, 小魚在進食完後會回到假魚的陰影下聚集休息, 站長實際操作過的經驗, 這的確可以提高幼魚的成長速度與育成率. 以此經驗, 同好也可嘗試製作類似的替代品, 幼魚成長的速度, 許多人都歸因於餵食量與食物種類, 但水質也是重要因素, 此兩種照顧方法, 後者因有過濾系統水質較好, 因此相同餵食量幼魚會長得比較快, 另一種狀況也是跟心理因素有關, 在一批小魚中如果放入一兩隻較大幼魚, 則這批幼魚因競爭關係會長得比較快, 總之, 有好環境有好水質, 幼魚自然能順利長大.
7e)影響小魚雌雄比例的因素 : PH值是主要影響幼魚長成後性別的因素, 想生一胎短鯛公母各半左右, 需經過很長時間的嘗試, ?#092;氣成份頗高, 因為短鯛繁殖間隔時間不長, 拉開PH值繁殖是較不用?#092;氣的方法, 例如同一對親魚在 PH5左右生一胎養大, 另外再以PH6.5左右生一胎養大, 如此的兩胎加起來統計, 通常雌雄性別的數量差距不大. 如果碰到較高PH值不容易生的魚, 亦可在小魚出生兩周內將PH值拉高到6.5左右養大, 這樣通常也會成功. 部份繁殖場因為雄魚較有賣相, 常以添加雄性荷爾蒙控制小魚性別, 這樣的魚通常買回家都很難養活, 最明顯的例子是荷蘭鳳凰, 這在德國進口的魚隻並不常見, 亞洲就不同了, 如果您在水族館看到一缸荷蘭鳳凰都是公魚很漂亮, 買之前要想清楚...... ( 荷蘭鳳凰雌雄的辨別方法是看腹部顏色, 黃色是雄魚, 有洋紅色是雌魚, 在添加雄性荷爾蒙的環境長大不好養, 還有一個常見例子是屬於迷鰓魚的各種麗麗 )
7f) 配對問題 : 配對原本不是大問題, 不過有很多人誤解這很重要, 所以要在這兒獨立討論, 短鯛只要是一公一母, 公魚體型略大於母魚, 都容易繁殖, 繁殖意願重點在h境而不是個體, 配對問題不用加入太多擬人化的想像, 站長常開玩笑說即使是人, 一對(雌雄各一)且把他們關在一起養好, 自然會繁殖......
7g) 疾病 : 預防重於治療, 是最輕鬆的養法 講這句話的前提是同好必需按照此文前述六點的養法, 這樣的養法可以預防許多疾病, 依此養法還會有死傷的狀況大致有四種. a)過濾器與餵食量不平衡, 當廢物濃度升高, 凸眼, 腹水或立鱗的狀況會產生, 這種病的初期是行動力變差, 感覺魚在發呆或躲藏, 不像正常的狀況會四處撿食或與同伴展鰭爭豔, 停止餵食換少許水(1/5以內)加硝化菌與硝酸鹽化除劑連續兩天, 如未改善則移出投藥(福喃劑). 這種狀況投藥只能治標, 治本要在事件過後檢討過濾系統及餵食方法. 移缸不適應, 這種狀況的症狀多發生在新魚入缸, 症狀是發呆且呼吸急促, 有時新手以為水族館的水不好, 怕病菌傳染而兌水不正常常是事件的起因, 事實狀況是水族館的水再不好, 加入缸中只佔極小比例, 要是您的水族箱水質好且過濾系統良好, 很快就可以使加入的新水變好, 反之, 水族館的水比你的魚缸水質好, 這魚的命?#092;就操在您的手上了...... 發生這種狀況以福美樂的藥效最好, 目前日本廠商也有類似產品, 是白色粉末且不影響水色的藥. 使用得快, 一兩天內就可以解決. c) 體內寄生虫, 用本文操作方法的水質養魚如果進食正常卻越養越瘦, 就要考慮用藥, 有些同好是以活豐年蝦苗泡原虫殺手來製做藥餌, 但如果魚可以適應顆粒飼料, 也有加藥的顆粒飼料產品可用. 體內虫不用急著谌敫讜r做所謂的 檢疫 , 站長的經驗是環境良好比檢疫重要. d) 魚隻來源引起的水質不適應, 這種狀況的判斷最難, 必需在購買時問清楚原來的飼養方法, 原來是天天或常常換水的養法通常對一般同好較不利, 那樣的養法與前文所述養幼魚方法的差別相同, *換水來控制廢物濃度的方式較需精準度, 一但與原方法稍有差距就容易出事, 另外一種狀況是硬水地區的繁殖者, 在軟水環境繁殖, 但因造水不易在硬水環境養大. 雖然不易判斷, 不過有一點可以參考的是這種魚通常體型肥壯. 或者是, 您的養法正常但短鯛在入缸後一兩周內無病徵前兆而暴斃, 也很可能是這種來源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