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野鸡养殖 » 野鸡疾病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山鸡传染性盲肠肝炎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购买《山的养殖》VCD光盘请点击这里
在衡阳一山鸡养殖场,3周龄的雏山鸡出现大批发病,且死亡较多,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传染性盲肠肝炎(组织滴虫病),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场始建于1997年,一直从事三黄鸡的养殖,2002年开始养殖山鸡,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3年3月25日购进雏山鸡1 000只,饲养在同一个鸡舍内,立体育雏,分层分圈饲养。到第20日龄时有个别鸡精神不振,翅下垂,食欲减退,并在以后的几天中,病鸡增加,病情也不断加重,排出黄色或黄绿色带泡沫状的稀粪,并出现死鸡现象,用抗球虫药治疗无效,到本次疫病完全控制时,有临床症状的雏鸡共600余只,发病率为60%,死亡雏鸡210只,病死率35%。
2 临床症状 病禽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不食,羽毛蓬松,两翅下垂,低头缩颈,怕冷,嗜睡,眼半闭,行动缓慢,步态蹒跚,腹泻,拉黄色或黄绿色带泡沫状的稀粪,有些拉血样或砖红色粪便,酷似球虫病,部分病鸡鸡冠、髯部发绀,呈暗黑色,因而有 黑头病之称 。发病5天后开始死亡。
3 剖检变化 在整个疫病期间,先后共剖检病死鸡50余只,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肝脏不同程度的肿胀,色泽暗淡,质地脆软,表面有蝶形的中间微凹边缘稍隆起的溃疡病灶,病灶呈淡黄色或浅绿色。盲肠肿大增粗,肠壁增厚,肠内容物恶臭。并形成同心层状结构的干酪样物质,其中心由黑紫色的血凝块构成,外围包裹着灰白色或淡黄色干酪样的渗出物或坏死物,其长度在1.5~2.5 cm之间。肠壁变薄,肠黏膜易脱落,并有充血、出血和浅溃疡等病变,其他脏器无明显的病理变化。
4 实验室检验
(1)采取病死鸡盲肠内容物,加生理盐水稀释,置40℃水浴中恒温作用0.5 h,做成悬滴标本,加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600倍镜检,见有呈钟摆状来回运动的虫体。
(2)刮取病变小肠黏膜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水,用牙签搅拌混匀,于显微镜下检查,未见有球虫卵囊,以此可排除球虫感染的可能性。
5 组织学变化 取10只病死鸡肝、盲肠按常规制作石蜡切片,油镜下观察,其主要组织学变化如下:
(1)肝瘀血、轻度脂肪变性(3例);肝索模糊不清,部分肝索开始溶解;肝索间纤维增多(3例);肝中有大量嗜伊红性组织滴虫体(8例)和嗜异性细胞;且淋巴细胞增多(10例);肝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增生灶;并出现许多小坏死灶;坏死灶由坏死的肝细胞、增生的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组成(7例)。
(2)盲肠肠腺上皮和固有层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积聚,并在肠腔和腺上皮固有层中出现成簇的组织滴虫(3例)或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嗜细胞、嗜异性细胞和大量的虫体密集(7例)。有的病例上皮变性、坏死、脱落、黏膜杯状细胞增多(6例);纤维性坏死性肠炎(5例),肠黏膜空泡化、黏膜下层有虫体(7例),由血液、坏死上皮炎性渗出物形成肠栓,栓内有大量虫体(4例)。
6 防治
(1)发病鸡全部隔离,病死鸡一律深埋,健雏更换场地,原育雏舍彻底打扫干净,用高压水冲洗,然后用2%烧碱溶液泼洒消毒,食槽、饮水器用1%高锰钾溶液浸泡消毒,以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干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本病的发生。
(2)鸡群进行全面检查,有临床症状的病鸡及时进行治疗,以减少疫病的传播和防止继发感染,治疗时可用0.05%灭滴灵拌饲喂,同时饮水中加入0.05%维生素C和1%葡萄糖,连喂3~5天,停药3天,再喂一个疗程,即可较好地控制该病;临床健康的鸡用灭滴灵拌饲喂,200 mg/kg饲料,3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效果很好;同时配合使用适量的复合维生素B,连用3~4天,进行预防。
通过以上方法,4~5天后,病情基本得以控制,病鸡精神好转,采食量增加,粪便恢复正常,鸡群整体状况良好。

分享与收藏:  野鸡养殖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野鸡养殖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