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动物病疫 » 牛病诊治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犊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传染性结膜角膜炎(Infectious bovine keratoconjunctivitis, IBK),俗称“红眼病”,是牛群中最常见,损失最严重的眼病之一。自2009年6月~9月,本牧场后备牛舍3~6月龄犊牛群发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通过及时确诊,积极治疗,并辅助于隔离,消毒,驱除蚊蝇等措施,使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病原学
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的病原牛摩拉克氏菌(Moraxella bovis)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2μm,宽1μm,双链或短链,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在血琼脂上呈圆形、半透明、灰白色,呈现β-溶血。从带菌牛分离的菌落不溶血,边缘整齐;从临床病牛分离的菌落有很多菌毛,故菌落粗糙[1]。根据其致病力可分为致病型和非致病型两种。其致病型有毒力,溶血,菌落粗糙,有菌毛,可产生a型或b型菌毛素,其中b型菌毛素与致病力有关[2];非致病型无毒力,不溶血,菌落平滑[3]。
2.流行病学
任何年龄的牛均可感染牛摩拉克氏菌而发生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但本病最常见于夏季圈饲在室外的犊牛和青年母牛,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损伤牛角膜上皮细胞,或者激活康复牛眼结膜菌群中的牛摩拉克氏菌,引起感染。环境中的病菌和患病牛为主要的传染源,本病为虫媒及高度接触性传播,昆虫通过在患病牛和健康牛之间的活动将病原菌传给健康犊牛,病牛与健康犊牛间的相互摩擦等也是病原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冬季,阳光不足,昆虫数量少,但也时有发生本病[2],提示本病接触传播的重要性。
致病型牛摩拉克氏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局部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但保护力和免疫期尚不清楚,但大多数康复犊牛以后不再发生本病。但当康复犊牛遭受免疫抑制或者持续性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时,仍可以发生本病。有报道在持续感染BVDV的犊牛以及在急性感染BVDV并且混合感染牛摩拉克氏菌的青年犊牛中,出现了严重的治疗无反应的IBK[4]。
3.临床症状
初期IBK的症状表现为结膜发红,眼分泌物为浆液至脓性黏液。病变多为一侧发病,偶有两侧均有病变。在最初的1~3天,角膜中央或其稍下部发生环形角膜溃疡。由于眼睛疼痛,病牛羞明,流泪,病牛脸上泪痕明显;同时可见角膜水肿,瞳孔缩小。
中期病情进一步恶化,角膜中央的环形溃疡发展成不规则环形的火山口样溃疡,其边缘发生融合、坏死。溃疡的中心由于接近角膜后弹性膜而呈光亮或黑色。从外周角膜至溃疡灶,角膜水肿愈加严重,角膜深层血管形成,此时病牛疼痛严重,食欲下降。
后期眼深部溃疡开始愈合时,随着角膜形成的血管延伸至溃疡灶,深火山口样的溃疡内形成肉芽组织,这些血管形成肉芽组织的毛细血管,而角膜基质形成肉芽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病眼的临床外观各有不同,远看主要呈三种颜色:蓝色(水肿)、红色(血管肉芽组织)和黄色(坏死,基质肿胀)。
末期随着角膜基质的的重建与愈合,角膜中央肉芽组织从红色变为粉红色,后变成白色。角膜水肿消退,角膜深部血管退缩,仅留下表层分支血管。角膜完全重建需要数周至数月时间。大多数康复牛角膜中央有角膜翳或角膜斑,但对视力影响不大[2]。
4.治疗
多数情况下,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可以做出IBK的准确判断。对IBK的治疗有多种有效的方案,但是由于保定困难和人力有限等原因,实际治疗时常常大打折扣,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4.1 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0~50mg或青霉素G 300 000 IU。每天一次,连续给药3天;
4.2 肌肉注射长效四环素20mg/kg,72小时后同等剂量重复一次。目前对肌肉注射长效盐酸四环素的研究已经很广泛,其可以选择性的分布至泪腺和结膜上皮,从而有效的抵抗牛摩拉克氏菌的侵染;
4.3 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每天每头犊牛喂2g土霉素可增强肌肉注射的疗效,因此土霉素长与局部治疗或结膜下治疗联合使用[5];
4.4 治疗后,如留下角膜云翳,可用中药拨云散外用消除云翳[6];
4.5 眼角膜发生穿孔,或者形成严重的圆锥形角膜,并发眼内炎或眼球炎的病例,为防止疼痛、苍蝇或眼分泌物刺激加剧感染而引起病牛生长停止或产奶停止,需要实施眼球摘除术[2]。
5.综合防治
在对患病牛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一些辅助措施来帮助患病牛尽快痊愈,并阻止其传染给其它健康牛,以根除本病。
5.1 控制传染源。本病传播迅速,一旦发病,需尽快确定患病牛,并将其隔离至阴暗、清洁、干燥的牛舍,并立即对病牛的活动场所、夹杠、饲槽等患病牛所有能接触到的东西进行消毒,杀灭环境中的病原菌,防止二次传染。
5.2 消灭传播媒介。本病的传播媒介主要为蝇类[2],因此应驱灭蝇类,但这在生产中很难实现。消灭蝇类可使用的方法有使用含杀虫剂的耳标、喷雾剂、杀虫剂粉袋,给牛口服化学药,通过粪便排除后来控制蝇类幼虫等等。
5.3 免疫易感动物。现国外已有多种抗牛摩拉克氏菌的菌苗用于防止IBK的发生,但此菌苗并不能对牛起到完全的保护作用,仅能降低IBK的发病率,在IBK流行的季节,可以节省人力和药费。国内目前还没有使用IBK疫苗的报道,并且一些文献对使用IBK疫苗持怀疑态度,因此在国内的牧场,对健康牛接种IBK疫苗暂不可行[7]。
6.病例介绍
自2009年6月~9月间,本牧场后备牛舍3~6月龄犊牛群发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前后总共有169头犊牛发病,其中严重病例27头,患病牛一侧或两侧结膜潮红,角膜混浊,水肿,中央“火山口”样溃疡,眼角流出脓性分泌物,遍布半边脸,患病眼视力下降严重;一般病例41头,患病牛角膜中央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白斑,眼角有黏性分泌物,视力下降不明显;较轻病例101头结膜微红或不红,眼角有黏性分泌物。
由于患病牛较多,因此设立两个病牛隔离舍,按月龄将其分别隔离饲养(3、4月龄和5、6月龄),并对隔离牛舍及病牛的活动场所、夹杠、饲槽等患病牛所有能接触到的东西进行彻底消毒,病牛的运动场用5%的火碱消毒,牛舍器械及病牛用灭毒威按1:400稀释后喷洒消毒。同时进行灭蝇工作及粪污清除工作。
对于较轻症状牛,配置抗生素冲洗液,即每500mL注射用水加庆大霉素200万单位,地塞米松25mg,充分混合后用于病牛眼睛的冲洗,每天一次。
对于重症牛及一般症状牛,采用自家血加抗生素混合疗法,并辅以麻醉类药物,即颈静脉采血10~20mL,与160万单位青霉素钾、0.3g盐酸普鲁卡因充分混合后,注射到犊牛患病眼的眼睑皮下,同时外用上述抗生素冲洗液加强治疗。
经过治疗,101头较轻症状牛用抗生素冲洗液冲洗5天后全部治愈;41头一般症状牛经过一次自家血加抗生素混合疗法后,第3天泪痕消失,但角膜中央仍有白斑,待病牛眼睑消肿后(5天左右),补加一针,患病牛白斑彻底消失一般需要15天甚至更长时间;27头重症牛也采用自家血加抗生素混合疗法,并在病牛眼睑消肿后继续注射,24头病牛第5天泪痕消失,仅有3头眼角仍略有黏液排出,第8天27头病牛症状明显好转,溃疡开始收缩,眼角干燥。持续治疗一个月,27头重症牛全部治愈,但角膜中央留有白斑,截止发稿时止,重症牛的眼角膜中央的白斑大部分已经消失(约两个月左右)。
7.小结与体会
牛摩拉克氏菌主要引起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患病牛常由于眼睛疼痛而影响采食和产奶,另外本病还可以继发其它疾病,如BVDV等,因此牛摩拉克氏菌的流行常给牛场造成巨大损失。疾病发生以后,及时的确诊和防治措施是驱除本病的关键。
7.1 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率一般可以做出IBK的准确诊断,但仍需要与其它眼病做出鉴别诊断。

\

7.2 由于文献介绍牛摩拉克氏菌主要为虫媒传播[2],所以目前对本病的防治措施主要为隔离病牛到干燥、阴凉的牛舍,以及消毒和驱除蚊蝇等。但在本场疾病的爆发中,仅一个栅栏相隔的两个牛群的发病率却有巨大差别,同群内的感染率非常高,提示蚊蝇在本场IBK的爆发中并不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笔者曾观察到患病牛由于痕痒,在夹杠上摩擦眼睛部位,怀疑夹杠为本场IBK爆发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在消毒过程中重点消毒夹杠,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提示接触传播在IBK流行中的重要性。
7.3对奶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的治疗除上述几种抗生素疗法外,临床上还可以配制化学杀菌药冲洗眼睛,如1%的硼酸、2%的明矾等[8],但其对人力要求过高,一般需要每天对眼睛冲洗3次以上,对于重症病例甚至需要每天冲洗5~6次,这不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本疗法将自家血、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混合以后,体积在30ml左右,眼睑皮下注射后会形成水肿,其完全消退需要4~6天的时间,待完全消退后再注射第二针,一般病例2~3针即可痊愈。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和药品,还减少了多次冲洗对奶牛造成的应激。
牛摩拉克氏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早期病例抗生素的治愈率可达到100%,但对于较严重的病例其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6]。因此在本次疾病的治疗中,采用自家血与抗生素混合疗法,并辅助于麻醉类药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一个月的治疗过程中,患病牛全部治愈。
自家血疗法是一种多方面的鼓舞性或刺激性的自体蛋白疗法,它能增强全身和局部的抵抗力,强化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自家血注入病畜的皮下或肌肉后,红细胞被破坏,然后被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吞噬,从而刺激并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在机体内形成和积累了抗体,因而增强了病畜的免疫能力;此外由于神经的反射作用,刺激造血器官,使红细胞增多,因而能减少机体内的氧缺乏症,并能加强吸附血液内的毒素,从而起到解毒作用。自家血疗法在兽医临床上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动物眼病、外科损伤、化脓、肉芽肿、增生等,尤其在眼病中,自家血疗法对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混浊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8]。但自家血疗法对奶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的治疗却一直没有报道。本研究采用自家血和抗生素混合疗法,同时辅助以麻醉类药物,麻醉类药物的辅助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病牛的应激,还可以对其它药物起到缓释作用,增加药物的作用时间。本疗法临床效果显著,为IBK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自家血在眼病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探索。

分享与收藏:  动物病疫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动物病疫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