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农业致富网 » 观赏鱼类 » 孔雀鱼 » 孔雀鱼疾病 » 正文禽病诊治 牛病诊治 羊病诊治 兔病诊治 猪病诊治 宠物医院 其他动物疫病 疫苗应用 兽药应用 疑难问答 

浅谈孔雀鱼针尾、烧尾、溶尾之我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在饲养孔雀鱼的过程中,很多新友老是出现幼鱼针尾死亡及成鱼饲养阶段发生烧尾或溶尾的事故,自已最终也不知所以然,而使得这部分鱼友渐渐失去了饲养孔雀鱼的兴趣,那么这些都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首先和大伙说说造成针尾、烧尾的个人理解,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1、温度问题

    大家都知道鱼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化,所以水温是我们养孔雀鱼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天气变化水温起落.也会引起鱼只不适应而针尾! 所以在我们给鱼换水时尽量保持水温一致或高出0.5-1℃且不可低于原缸水的温度。恒温措失要保证行之有效,不可忽高忽低,造成鱼体的伤害。

    重点提示:阳台上养鱼的鱼友更要注意早晚的温差,尤其是北方的鱼友。

    2、水质问题

    在我们平时养鱼的过程中,水质条件是永远在谈的话题,老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菌。如何协调到最佳平衡状态是我们养活鱼的基础,更是重中之重的课题。那么如何才能得到我们想要培养的好水呢?在我们的鱼缸中,生活着各种各样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菌类,有有益的、有害的、有饵料中带入的、有空气中带进去的、也有我们水族箱水中自己培育生成的等等。所以说这么多菌类如何才能使它们与我们的爱鱼和协共处,相安无事呢?这就是我们常常谈到的水质生态平衡了。提到水质生态就免不了谈谈水中的有益微生物“硝化细菌”,其主要原理及作用是吸收由另一种群有益微生物“异营性细菌”分解鱼只排泄物以及一些有机物质产生的亚硝酸盐及氨氮等有害物质做为营养源,从而达到培养我们养鱼好水的目的!

    然而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有些鱼友为了保持水中硝化菌含量,减少换水量和次数,怕鱼因换水而针尾或收尾。我想对这部分鱼友说你们疏忽了一个问题,旧水中虽有硝化细菌,但因投入的饲料以及排泄物的关系。久而久之水中就会产生有毒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累积而浓度快速上升,超过了硝化系统的硝化能力。一方面会降低水中含氧量,低浓度的范围内,鱼只还健康无事,一但浓度过高有些鱼只会慢慢产生多样化病情相对鱼只健康就出现问题! 而过度的换水急速改变水温以及PH值,尤其是刚喂食,有时也会造成鱼只紧迫不适,引起消化系统过于刺激导致内脏受损,危害到鱼体基本安全。例如针尾及烧尾!

    通常我们用来给鱼换的新水必须是曝气后除氯的水,若因某些因素致使水中氯气未完全去除,那么对于幼鱼来讲,就成了造成针尾或烧尾的最大帮凶,原因是换入含有余氯的水会冲击到鱼只黏膜,使其受损坏死,短时间内有些会直接黏膜紧绷,导致幼鱼在几小时内就急速针尾。还有一个严重情况就是造成鱼只新陈代谢不正常,体质下降,鱼只本身黏膜生长坏死,慢慢脱落形成絮状白色物。在此情况下如再遭遇细菌、霉菌或虫类的二次感染或大量换水或药物使用不当,就会造成鱼只无故暴毙的机率加大。体质强点的成鱼各鳍末端会开始呈现半透明.然后溃烂呈现溶尾,严重者导致死亡!

    水质过酸或过碱引起的烧尾及溶尾。

    从以上情况来分析,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因水质问题发生的一系列针尾及烧尾或其它病害呢?

    首先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是,每天喂饵后,可更换缸中三分之一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操水,快速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更换三分之一的水量,其水温不会冲击到鱼只本身!且可促进鱼只新陈代谢,有利于小鱼成长速度。另一方面减少有机物含量对水质的影响,消除鱼缸内对鱼伤害的一些物质,保持稳定的水质环境,达到有些生病鱼只不药而愈的目的。尤其是黏膜受损的鱼只。预防降低针尾、烧尾或细菌性溶尾的发生机率!是最简单且实用的方法。

    重点提示:如何换水跟据当地水质理化指标灵活合理运用。

    3、过水及过渡问题

    不管是新够入鱼只或小鱼生长倒缸等,过水这一课题是永远必须注重的环节。好多鱼友不重视这一环节,发生的悲剧可谓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温度及水环境的变化幅度变化过大造成。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来说,某人是北方人,适应了北方的环境气候,然而此人因某因素迁居南方,在两者环境气候皆然不同的情况下,身体自然会出现不适的反应,厌食、闹肚子及皮肤或多或少的应激反应等,同样南方的人到了北方也有个对环境适应的过程。万物相通。鱼也不例外,各地水质都存在不同的因素,在水质指标变化过程中,同样需要一个过程!鱼比人在这方面更加脆弱,稍不慎将会有生命的威胁!关于如何过水及转缸过渡在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此类文章版块里太多了,有心的朋友自己找来看),大家明白这一道理即可。因过水及过渡引起的针尾及烧尾生理性病症特征即应激性针尾、夹尾或烧尾,因此类因素造成的针尾及烧尾或溶尾,用药几乎无效,只能做为预防鱼只的二次感染!

    重点提示:倒缸或翻缸时,切记新水的加入给鱼只带来的负面效果,适应过程必须做好且不可偷懒!    4、细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虫类的问题

    前面讲了,在我们的鱼缸中,生活着各种各样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菌类,有有益的、有害的、有饵料中带入的、有空气中带进去的。当有害菌在我们缸中占主导地时,当这些有害菌接触鱼只后,鱼只精神状况会慢慢不好,从而引起食欲慢慢变差,造成新陈代谢的降低,此时鱼只自身防御能力相对亮起了红灯,当新陈代谢缓慢甚至停止时,鱼只保护黏膜层会病变坏死但并不脱落,包附在鱼鳍或鱼身之上,各鳍会因细菌、真菌的感染而发生溃烂,此时原生动物以及虫类也会趁虚而入来侵袭我们的爱鱼,最终导致针尾、烧尾、溶尾及其它病症的发生。那么如何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呢?我们可以平时鱼缸中.定期下点抗菌药物,如土霉素、黄粉等。但不能过多只能适量。每次换水后药性将会被消除对鱼只无害且不会产生抗药性!

    重点提示:养鱼重在预防 防大于治。

    5、饵料与水质问题

    有些鱼友因喂饵过多(尤其是饲料),剩饵不及时清理,造成水质短时间内变化过快(氨氮和亚硝酸盐累积而浓度快速上升),甚至恶化(硝化系统顶不住压力而崩溃),由于饱食后水质又出现问题,造成一系列问题也是发生针尾及烧尾或溶尾的关健因素。

    重点提示:喂饵适量、营养均衡,水质管理不可疏忽。

    6、鱼自身体质及遗传基因本身因素的问题

    有些鱼因太过近亲呈现体质弱化或亲代因药物残留体内后所遗留的化学后遗症,一些小鱼一生下来就身体瘦小,直接沉底不动,且无食欲,拖延几天不进食,针尾后死亡。而有些正常小鱼,体质适应能力,只能为少量式换水,不然一样容易造成一些问题。这些因素就证明了鱼自身体质及遗传基因本身因素造成的结果!

    重点提示:避免太过近亲适当做必要的维系以及滥用药物。

    7、其它的问题

    只讲一点,就是让鱼只对于新水旧水产生适应能力,即让鱼只适应你的操作方式,万不可你去适应鱼!比如,鱼只长时间成长在老水环境中将导致鱼只各方面功能代谢缓慢而一但养成适应旧水习性,相对就不能接受太大的水质变动。如何解决呢?方法可以是长时间定期操水,吃饱后半小时更换些新水,促进新陈代谢,鱼只会慢慢养成适应新水的环境,过缸遇新水,也比较能适应,不容易针尾,变成习惯性体质。

分享与收藏:  观赏鱼类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观赏鱼类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