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069291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粮油行情 » 小麦价格 » 正文

预计麦价短期内仍将以区间波动为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03  浏览次数:65

  在政策性粮源库存压力高企的情况下,政策的不确定风险加大,麦价不具备明显上涨的政策环境和供需格局。预计麦价短期内仍将以区间波动为主,区域间或有分化,新麦收购价格将在托市收购中寻求方向。

  收购进度偏慢价格低于上年

  今年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预案启动时间虽早于上年,且启动区域也有所扩大,但新麦收购力度较上年同期减弱,质优小麦与质差小麦购销“量价”冷热对比鲜明,且两者之间的价差较大,质优小麦的“采购难”与质差小麦的“销售难”格局并存,新麦收购价格整体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据统计,截至6月20日,河南、江苏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171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015万吨;托市小麦收购量604万吨,占收购总量的35%,托市收购量同比下滑明显(上年截至6月下旬,主产区托市小麦收购量已超过1600万吨);其中江苏289.4万吨、安徽109万吨、河南198万吨、湖北7.2万吨、山东0.2万吨。

  随着主产区新小麦上市量增加和价格高位运行,收购主体积极性下 降,部分地区新小麦收购价格已显疲态。截至6月底,河南新乡地区新产普通白小麦进厂价2400元/吨,同比下跌7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2380元/吨,同比下跌14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2420元/吨,同比下跌80元/吨。

  区域价差缩窄跨区流通弱化

  在国内加工行业产能过剩及需求疲软的格局下,面粉加工企业的经营情况较为艰难,其消化麦价上涨的能力明显下降,且上游小麦市场价格上涨所引发的成本增加,难以通过价格机制传导至下游。随着面粉加工企业趋于规模化,面粉加工企业由销区向产区转移走势明显,以便降低粮源采购成本和控制粮源。

  据统计,2015年1~4月份国内小麦粉生产量4460.38万吨,同比增长4.31%;其中以河南、山东、安徽、河北以及江苏为代表的黄淮海小麦产区小麦粉产量为3673.24万吨,占比82.35%;2013年上述地区小麦粉产量占比82.36%,2014年占比81.61%。

  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预案大规模启动,使得麦价整体围绕在托市价附近波动,这也缩窄了区域之间的小麦价差,整体上制约小麦跨区域流通,但由于部分区域新小麦质量较好,跨区域采购较为明显,区域性价格行情显现。

  产业陷入困局种植收益降低

  在国内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背景下,三大主粮政策性库存量高企,政策收购导致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财政负担重;国内外粮价严重倒挂,进口压力日益加大;天花板及地板效应凸显,加工企业亏损加剧,逐步停产。成本受制于需求疲软,难以有效传导。

  农户小麦种植收益降低,尤其是 受天气影响、小麦品质下降的区域。

  河南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对我省5个地区72个农调户小麦的成本收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小麦生产成本694.4元/亩,较上年增加16.07元/亩,增幅2.4%,收益略减。截至6月20日,河南全省小麦收购均价2360元/吨,较上年同期降低40元/吨。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价格监测中心针对小麦生产各个环节专项调查显示,小麦亩产值为1017.75元,总成本为635.08元/亩,比去年上涨10.07%;现金收益为649.07元/亩;净利润为382.67元/亩,比去年下降8.37%。

  优麦供应短缺粉企增加进口

  相关机构预计,因降雨损及部分区域小麦质量,尤其是高品质小麦,中国2015/2016市场年度的进口量预计增至200万~250万吨,上一市场年度为149万吨。

  近期受天气因素影响,美麦期价扭转跌势。截至6月26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7月合约报收于561美分/蒲式耳,较上月同期上涨68.25美分/蒲式耳,涨幅13.85%。

  截至6月25日,7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36.3美 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58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117元/吨,美麦与国产小麦到港价的价差有所缩窄。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小麦36.7708万吨,高于4月份的24.14万吨,比去年同期提高63.01%。因受国内供应短缺影响,面粉厂增加进口量。

  缺乏上涨动力市场风险加大

  国内小麦库存量呈现增长态势,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使得其对供给端的挤压效果大大弱化。在国内政策性小麦库存高企的格局下,需求成为能否有效降低库存压力的关键。但从当前加工企业的现状来看,其生存格局不容乐观,成本容忍度不高,这也意味着在面粉和麸皮“量价”不出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在国内麦市“内忧外患”格局下,小麦市场价格行情难有明显上涨动力。

  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进度明显落后于上年同期,使得其对流通市场的挤压效果弱化。市场化主体因风险控制意识提高,其入市收购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市场化收购主体难以形成明显的聚合力来推动麦价上涨。

  麦价能否持续打破围绕托市价附近波动的格局,需关注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力度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闽ICP备20220158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