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韭菜疫病
韭菜疫病危害韭菜的各个器官如根、茎、叶、花等部位均可受害,但以假茎和鳞茎受害较重。叶片及花发病,多从中下部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点,长5~50毫米;严重时可扩展到叶片或花梗的一半,病部失水后明显缢缩,引起叶和薹下垂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白色霉层。假茎受害呈水浸状浅褐色软腐,叶鞘易脱落,湿度大时,其上也长出白色稀疏霉层。鳞茎受害,根盘部呈水浸状,浅褐至暗褐色腐烂,纵切鳞茎内部组织呈浅褐色,影响水分吸收,致使根的寿命大大缩短。
韭菜疫病主要以栽培防病结合化学防治,具体措施有: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韭菜。注意轮作倒茬,避免连年种植;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8%的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大棚或温室韭菜用百菌清、疫霉净等烟剂熏蒸。
二、韭菜灰霉病
韭菜灰霉病病主要为害叶片,有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3种症状类型。白点型: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初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最后导致叶尖或全叶焦枯。干尖型:由割茬刀口处初呈水浸状,后变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扩展后多呈半圆形或“V”字形,并向下延伸,腐烂,长达2—3厘米,呈黄褐色,病斑上可产生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霉层。湿腐型:在湿度大时发生,枯叶表面密生灰至绿色绒毛状霉层,有浓厚的霉味。该病在大流行或在韭菜贮运过程中,主要为湿腐型症状.病叶完全湿软并腐烂,表面密生灰霉。
韭菜灰霉病的防治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选用中韭2号、791雪韭等抗病品种;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防止病菌扩展蔓延。适时通风降湿,是防治韭菜灰霉病的关键;药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施40%施佳乐悬浮剂800~1200倍液,也可喷施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并根据发病情况连喷3~4次,保证每次采收后盖土前都要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