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丈县牛角山湘西黑猪养殖场突然发现育肥猪死亡,3天时间共死亡8头,死亡率达100%,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经现场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诊断为黄曲霉毒素中毒,采用解毒和去毒方法治疗2天猪群停止死亡,3天后恢复健康。
关键词:猪黄曲霉毒素中毒 诊断 治疗
2015年5月10日,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湘西黑猪养殖场发现育肥猪突然发病死亡,死亡率达100%。主要症状表现为绝食、呕吐,病程1——3天,母猪与仔猪未发现症状。截止5月13日已死亡8头,体重均在85公斤左右,损失达2万元。曾经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和黄芪多糖肌注治疗2天无效。笔者13日下午6点到该场诊治。5月14日采用解毒和脱毒措施后开始趋于好转,3日后回访猪群恢复正常。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病因调查
1.1气候情况 古丈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每年4—6月属于多雨季节,气温24-30℃之间,空气湿度85%以上适宜各种霉菌的生长繁殖。
1.2饲料情况 饲喂料是由仅玉米和米糠组成。玉米、米糠平均每一个月购进一次,然后将玉米粉碎与米糠混合,加工一次饲喂一周。比例为:母猪、仔猪玉米60%、米糠40%,每天补充少量的青绿饲料。育肥猪玉米50%,米糠50%,无青绿饲料补充。经现场勘查饲料感觉潮湿,手捏易成形,并散发出脂肪腐败味及其它刺鼻味。
1.3饲养管理情况 育肥猪院内放养,院内寸草不生,密度约30头/亩。每天饲喂两次,发病前已饲喂该批料10天,饲喂量2.5公斤/头*天。
养殖场建于山坡上距交通要道和居民生活区3.5公里,饲养员不许任意出场,不许外购任何肉类及肉类食品,养殖场内定期消毒和接种了常规疫苗,3年来没有外购种猪,整个养殖场处于自繁自养自营状态。
1.4养殖情况 养殖场共存栏332头,其中育肥猪160头,仔猪152头,能繁母猪18头,种公猪2头。育肥猪养殖达12个月以上,平均体重75公斤左右。
2.临床症状
育肥猪出现突然发病,个别猪在运动中死亡。厌食、精神萎靡、常卧地、呕吐、震颤、体温正常、鼻镜干燥,粘膜苍白或黄染,粪便干燥,死亡猪多以左侧倒地,病程1—3天。猪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全部死亡。
3.解剖病理变化
皮下脂肪出现黄疸,胸腔内有积血。肺贴地叶出现瘀血,胃腔充盈,脾脏边缘出现出血性梗孔,肝肿大质脆,出现实质性出血,肝被膜易剥离,胆囊充盈,整个肝脏呈中毒性肝炎,空肠无食糜,呈透明状,充满气体,无出血现象,回肠有少量粪便,肠腔充满气体。肾脏肿大,被膜易剥离,肾皮质与髓质结合部出血。
4.诊断
根据上述病因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初步诊断为黄曲霉毒素中毒引起的急性肝炎死亡。
5.治疗
5.1治疗原则 解毒、去毒恢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
5、2治疗 每头猪每天按板蓝根50g,金银花50g,大青叶50g熬水,清晨空腹时放药水于水槽中让猪自饮,同时饮水中加电解多维,饲料每天按4%添加脱霉剂后饲喂。
6.总结
该地区4-6月是多雨季节,气温在24℃-30℃之间,相对湿度为85%以上,加上料库通风不畅适合黄曲霉生长繁殖,何况玉米又是黄曲霉很好的培养基能大量繁殖产生这种毒素,猪采食含有毒素的饲料达到一定的蓄积量后,又没有青绿饲料解毒而产生中毒症状,尤其是体健采食量大的猪。其中毒机理:黄曲霉毒素经胃肠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肝脏,血液中很少。在肝脏实质细胞中的氧化酶作用下进行羟化、脱羧、脱甲基和环氧化反应形成多种产物经呼吸、尿液、粪便及乳汁排出体外。其主要危害性毒素对动物机体形成免疫抑制以及影响DNA 、RNA的合成与分解,蛋白质、脂肪的合成与分解,同时消耗肝脏大量的糖原造成实质细胞代谢能量不足使其变性和坏死。此外黄曲霉毒素还是诱发器官癌变的罪魁祸首。
参考文献:
a) 李秉鸿,李筠畜禽黄霉曲素中毒及去毒研究的概述[J].畜牧与兽医.2001,25(10):40—42.
b) 何时杨中药针剂试治猪黄曲霉中毒[J]中兽医医药杂志.1986,30(6):39—40.
c) 肖军仔猪黄曲霉素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建议[J]当代畜牧.2015,20(1):70—71.
d) 王晓伟,高鹏飞寻乳酸菌对乳制品中黄曲霉素的生物防治作用[J]中国乳品工业.2015,25(03):42—43.
e) 刘凤芝,孙合美寻2014年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黄曲霉素B1污染状况分析[J]广东饲料2015,28(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