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是外来有害生物,嗜食水稻等水生植物,繁殖力极强,危害性大,主要为害水稻、蔬菜等作物。每年4~6月和8~10月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高峰期,也是成螺和高龄幼螺集中危害的盛期,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福寿螺为害的主要时期,其危害水稻,主要是吞食稻叶,造成少苗缺株。水稻受害率一般为5—20%,高的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
防控措施:
1、人工捡螺摘卵:将稻田、水沟的水排浅后进行人工捡螺,并集中销毁,或把大螺去壳后喂养水鱼、鸡、鸭,小螺则加石灰沤作肥料。卵块主要产在田边、沟边的杂草及禾苗上,卵块鲜红色,易发现,可在卵未孵化前进行人工摘除卵块,然后集中深埋、打碎或销毁。
2、养鸭除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饲养鸭群,在螺卵盛孵期放鸭啄食卵、幼螺。
3、药剂防治:施用四聚乙醛(梅塔、密达)或杀螺胺乙醇胺盐、贝螺杀等药剂诱杀或毒杀。注意水田施药后保持3—4厘米水层5-7天。
4、水旱轮作:螺口密度大的田块,今后要进行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抑制福寿螺繁衍生存。
稻田福寿螺发生、危害状及防控措施
2015-05-22 09:17 点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