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实时指导
浅谈马铃薯贮藏方法
2015-05-22 09:17  点击:112
        由于马铃薯要求干燥、冷凉、阴暗的场所,因此井窖、通风贮藏库、地下室、菜窖等都能用来贮藏马铃薯,有些地方也利用人防工事贮藏。
        一、通风贮藏库
        入库前,通风库应用5~10克/立方米的硫磺熏蒸消毒。选择个大、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薯块装筐堆叠于库内,每筐约25千克,所装的马铃薯距筐口5厘米左右,以防止筐内马铃薯被压伤同时也有利于通风。堆高一般以五六筐高为宜。另外也可将马铃薯散堆于库中,堆高一般为1.3~1.7米,薯堆与天花板留出60~80厘米的空间。每距2~3米,在薯堆中放一个通风筒,以利通风散热,为加速排出薯堆中的热量和湿气,可在薯堆底部设通风道与通气筒连接,用鼓风机吹入冷风。
        贮藏初期马铃薯呼吸作用较旺盛,气温也较高,因此要在早晚气温较低时通风,也可用排风扇通风,以利散热,降低库温。经过一段时间,马铃薯进入深休眠期后,就可不必较多地通风了。贮藏后期,在马铃薯将脱离休眠并开始萌发时,主要的管理措施是创造适宜的低温条件和用药物处理,迫使薯块延长休眠时间,达到抑制发芽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在收获后两个月左右,用萘乙酸甲酯或乙酯400~500克,用丙酮溶解,拌入15~20千克细土,待丙酮挥发后,均匀撒入1万千克薯块中,覆盖闷闭以防药快速挥发。
        马铃薯在较长时间堆藏后,中间和下层会有热量积累,温度高于上层。下层热气流上升并与表层冷空气相遇后,会在薯块表面凝成水珠,即发汗。假如发汗的水汽不能很快地消失,就会加速薯块的变质。因此,加强通气使空气保持流畅,有利于水汽散发,能防止结露,对降低温、湿度,抑制发芽,减少腐烂都是有利的。
       马铃薯贮藏过程中,需要倒动检查2~3次,入库后半个月左右倒动检查一次,剔除开始腐烂变质的块茎,防止腐烂蔓延。贮藏过程中,如发现有腐烂变质的情况,应随时倒动检查,立春后气温逐渐上升,要进行倒堆,挑出烂薯及发芽的块茎。
       二、冷库贮藏
       马铃薯经挑选后装入荆条筐或塑料筐,在3℃下预冷。贮藏期间,冷库温床控制在2~3℃,空气相对湿度85%~90%,一般每隔1个月检查一次,发现生病的薯块要及时捡出,防止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