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style="TEXT-INDENT: 35.2pt; TEXT-ALIGN: left; mso-char-indent-count: 2.2;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char-indent-size: 16.0">沼气池使用的好坏与日常管理有很大关系, 常言道“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日常管理得当,就会获得好的产气效果。沼气池的日常管理要做到“六个经常”。
normal style="TEXT-INDENT: 19.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1.要经常进料。为了给沼气细菌提供充足的食物,使细菌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旺盛的产气效果,就要不断地补充新鲜发酵原料。进料的间隔时间和数量,要根据农村家用池型而定,一般沼气池,每隔5—10天进料一次,每次进料量控制在5%左右,也可按每立方米沼气量进干料3—4kg计算。对于“三结合”的池子,由于人、畜粪尿每天不断自动流入池内,因此,平时只需添加堆沤的秸秆发酵原料和适量的水,保持发酵原料在池内的浓度就可以了。
normal style="TEXT-INDENT: 19.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2.要经常出料。要及时将池内发酵残料排出,原则是进多少料,就要出多少料,而且必须先进后出。残料排出后,池内料液液面不能低于进料管和出料管的下口上沿,以免池内沼气从进料管和出料管跑掉。出料后要及时补充新料,若一次发酵原料不足,可加入一定数量的水,以保持原有水位,使池内沼气具有一定的压力。沼气池大换料一般是3-5年进行一次,应安排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大换料前20—30天,应停止进料,以免浪费发酵原料。大出料后应及时加足新料,使沼气池能很快重新产气和使用。大出料时应清除沼气池内的全部残渣和部分料液,要留下10%-30%以活性污泥为主的料液作为接种物,以加快沼气池的启动。
normal style="TEXT-INDENT: 19.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3.要经常搅拌。这是提高产气率的一项有效措施,如不经常搅拌,就会使池内浮渣层形成很厚的结壳,阻止下层产生的沼气进入气箱,降低产气量。农村家用沼气池一般没有安装搅拌装置,可以从进出口搅拌;也可以从出料间掏出数桶发酵液,再从进料口倒进,使发酵液冲到池内,起到搅拌池内发酵原料的作用。去年以来,我县推广的旋流布料和上部回流沼气池都可以实现自动回流搅拌,不需人工经常搅拌,使用管理非常方便。
normal style="TEXT-INDENT: 19.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4.要经常调节PH值。发酵液的PH值要经常测试调节,沼气细菌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PH6.8—7.6),酸碱性过强或过弱(PH小于6.5或大于8)都不利于沼气细菌活动。如果酸性过低,可采取以下调整措施:一是加入适量的草木灰;二是取出部分发酵原料,补充相等数量或稍多一些的含氮发酵原料和水;三是将人、畜粪尿拌入草木灰,一同加到沼气池内;四是加入适量的石灰水,但不能加入石灰。而且是加入石灰澄清液,同时还要把加入池内的澄清液与发酵液混合均匀,避免强碱对沼气细菌活动的破坏。此外,为保证沼气发酵不致遭到破坏,必须禁止加入各种大剂量的发酵阻抑物,特别是剧毒农药和各种强杀菌剂。对因这种原因而遭到破坏的沼气池,需将池内的发酵原料全部清除,再用清水将沼气池冲洗干净,然后才能重新投料启动。
normal style="TEXT-INDENT: 19.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5.要经常调节水量。沼气池内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沼气细菌的活动和沼气的产生。若含水量过多,发酵液中干物质含量少,单位体积的产气量就少;若含水量过少,发酵液太浓,容易积累大量有机酸,发酵原料的上层就容易结成硬壳,使沼气发酵受阻,影响产气量。
normal style="TEXT-INDENT: 19.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6.要做好沼气池的越冬保温工作。入冬前应多进热性发酵原料,如牛粪、鸡鸭粪等,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些酒糟水、豆腐水等。同时要充分利用太阳能,要及时加盖保温棚膜。在严寒的冬季,日落前暖棚上还要加盖棉被或草帘。如果是露天沼气池,应在沼气池上面加厚覆盖物,如堆放农作物秸秆或堆沤肥料等增加池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