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实时指导
河北高碑店:小麦后期管理技术明白纸
2015-05-19 08:41  点击:119

        目前,我市的小麦开始陆续进入扬花期,小麦开花后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应以保根、护叶、防病虫、防干热风、提高结实率、增粒重为中心,切实抓好以浇好灌浆水和“一喷三防”为主的技术措施的落实:
        1、浇足浇好灌浆水,保粒数、增粒重
        小麦开花灌浆期是粒数、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 ,必须保证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此期如降水量小土壤水分不足,应浇好灌浆水。针对今年特殊的小麦生产情况,在5月25日-6月5日再根据天气情况浇好灌浆水。在浇水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到大风之前停浇,以防倒伏,还要注意在成熟前10天停止浇水。
        2、进行叶面喷肥,延长叶片功能期
        叶面追肥不仅可以弥补小麦后期根系吸收功能减弱的不足,而且可以减少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灌浆速度,增加粒重,同时可以明显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因此,在扬花至灌浆期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1%—2%尿素溶液(每药桶30斤水加磷酸二氢钾6钱—9钱+尿素3两—6两)溶液,注意加大用药液的量,每亩不少于3桶药液。叶面追肥最好选择无雨的天气进行,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喷后24小时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一次。建议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结合进行,起到同时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等“一喷三防”效果。
        3、搞好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
        一是重点抓好吸浆虫的扫残,扬花初期是防治吸浆虫成虫的最后一次机会,可选用浆蚜灵、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在下午4点以后无风情况下喷雾防治。二是对长势好、密度大的地块重点防治好白粉病,当病株率达60%以上,个别病株旗叶开始出现病斑时每亩用20%粉锈宁30—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三是在小麦开花后防治蚜虫。当百穗蚜量800头以上、瓢蚜比1:120以下时选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如10%吡虫啉20克或用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6— 8克兑水 30—5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不好的5月下旬再喷一次。四是在小麦扬花期如遇多雨湿度大的天气应注意防治赤霉病,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1000-1200倍液喷雾。上述药剂与叶面喷肥配合施用,但应注意每亩不少于3桶药液,确保喷匀喷透,从而达到一喷综防的目的。
        4、发动群众拔除野杂麦,确保小麦纯度
        野杂麦和杂草与小麦争肥、争水、争光,使小麦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如不及时防治,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将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雀麦,近年来我市发生严重。由于野杂麦不能采用化学除草剂来除治,麦田杂草已过了化除适期,所以只能采用人工拔除。在拔除过程中,须特别注意要连根拔除,要求在扬花前拔完,扬花后拔除的就必须将整株野杂麦带出田外,以免再生,以减轻其进一步繁殖为害。同时,做好留种田的提纯复壮,及时拔除杂穗,以确保纯度。
        5、适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多,千粒重最高,应及时收获。蜡熟末期的长相为总体观察全田植株已变黄,植株上两节尚呈黄绿色,叶片、节间、穗子全部转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内部呈蜡质状,含水率22-25%,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能被指甲切断。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并在入库前做好粮食精选,保证小麦商品粮的纯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