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技术
绿色食品 豌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15-05-18 21:07  点击:136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豌豆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建立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枣阳市种植的绿色食品豌豆生产基地。   
    二、引用规范  
      
    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三、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旱涝保收。   
    四、生产技术   
    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丰产、抗病、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主要品种有:中豌八号。   
    2、整地作畦   
    适时早耕地,一般耕深 25cm 左右为宜。精细整地,疏松土壤,宜根据土壤性质适当加厚土层。春、夏雨水较多的地方,宜开沟作畦,做到排灌通畅。   
    3、施肥   
    3.1施肥原则   
    按NY/T394—2000执行。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施用无机肥。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宜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无害化指标的和重金属起标的有机肥料。   
    3.2施肥量   
    结合整地,施入基肥,豌豆一般采取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多施钾肥。每亩施农家肥 1000kg 左右,尿素 8kg ,过磷酸钙 20kg  ,氯化钾 15kg  。   
    4、播种   
    4.1种子处理   
    通过发芽试验的豌豆种子,需在筛选、风选的基础上进行粒选。然后在播种前晒种8h-16h。浸种催芽处理后播种。   
    4.2播种期   
    秋豌豆适宜播期一般在10月—11月下旬播种。   
    4.3播种方式与播种量   
    播种方式主要采取条播。一般播种量每亩 15kg ­— 25kg .   
    4.4种植密度   
    一般高茎品种,土质较好,则宜稍稀植;反之则宜稍密植。菜豌豆一般种植密度每亩80000株—120000株;干豌豆一般每亩种植密度30000株—50000株。   
    5、田间管理   
    5.1补苗间苗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促进苗全。补苗的方法分为补种和补苗,其中补种以浸种催芽播种为宜。如苗子过多或过密,宜及早间苗,促进苗壮。   
    5.2中耕除草   
    豌豆幼苗易受草害,需中耕除草2次—3次。一般在苗高 5cm ­— 7cm 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苗高 10cm ­— 15cm 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并进行培土;第三次中耕宜根据豌豆生长和杂草情况灵活掌握。   
    5.3追肥灌溉   
    施肥原则按NY/T496执行。追肥宜在苗高 17cm — 20cm 时进行,一般施肥量以腐熟的人畜粪尿对水 2000kg /亩为宜。一般不宜追施氮素肥料。播种后如遇干旱宜及时灌水,在生长期间,也应注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应注意灌溉。在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水防渍。   
    6、病虫害防治:   
    6.1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为主,合理布局,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虫源数量;培育无病虫害壮苗;适期播种,使豌豆生长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6.2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瓢虫等自然天敌,杀灭蚜虫等害虫。   
    6.3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黑光灯或汞灯等方法诱杀蚜虫等害虫的成虫。   
    6.4药剂防治:   
    豌豆病害主要是白粉病,虫害主要是豌豆象。   
    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每亩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g 兑水 50kg ,喷雾防治白粉病。   
    在初花期或盛花期每亩用24.5%绿维虫螨乳油50ml对水 50kg ,喷雾防治豌象。   
    7、采收:根据市场需求和生育期适时采收。一般在5月上中旬进行采收。单打单收单贮。建立生产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