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技术
许氏平鱼苗种高产培育方法
2015-01-18 11:23  点击:515
  许氏平鱼广布于北半球温带水域的海洋鱼类,属喜岩礁性底栖鱼种。该属种类繁多,分布也较复杂,仅我国近海就有10种左右。其中一些鱼种如许氏平鱼因其个体较大,肉味甚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下面介绍一下许氏平鱼苗种高产培育方法。

  苗种培育设施

  同真鲷、牙鲆等育苗设施相同,亦可用现成的虾、蟹、贝类育苗室育苗。据试验,在水深仅40厘米的海带育苗室,也能取得较好的育苗效果。

  苗种培育

  放养密度初孵仔鱼身体弯曲,沉于池底,经过一段时间后,慢慢浮起,做间歇性游动,逐渐扩散分布于池中,初孵仔鱼放养密度根据池子和培养条件可掌握在1万尾/立方米左右。

  水温培育期间池水的温度一般随自然海水温度与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有加温条件,为加速仔鱼的生长发育,可采用提温的方法。据实验表明,在不同的水温下,培育至22毫米的仔鱼所需要的积温在平均水温14.4℃~14.6℃时,为619℃~627℃;在平均水温为18.5℃时为462℃。具体升温的方法是每天掌握提升不超过1℃,达到最适温度或所要求的温度,然后保持稳定,直至育苗结束。

  充气一般每2平方米左右布一个气石,连续充气;根据仔鱼发育期而调节气量大小。前期微充气,随着仔鱼生长而逐渐加大气量。

  吸污待仔鱼都具有一定游泳能力后,用吸污器将池底的死鱼等污物清除干净,以减少水体污染,3天后开始投饵,每天清污一次,并视水质状况增加清污次数。

  换水培育海水是自然海水经过筛绢过滤后使用的,或者用砂滤水。开始时间断性微流水,随着鱼类的生长和投饵量的增加,逐渐加大流水量,日换水1个~2个量程,后期可增至3个~4个量程,并视水质状况3天~5天大换水或倒池一次。

  水质因子控制溶解氧通常保持在5毫升/升以上,pH稳定在7.8~8.6。水面光照强度只要不使池水中藻类过量繁殖,适当提高光照并无不可。

  饵料投喂在鱼进入培育池的同时,接种小球藻30万细胞~40万细胞/毫升,每天追添小球藻以保持此浓度。仔鱼产出后第3天,开始投喂轮虫,第6天~7天,增投卤虫无节幼体。卤虫幼体是仔鱼6天以后理想的补充饵料,易于批量孵化,仔鱼对其摄食率很高。目前卤虫卵的成本较高,但适当拖长卤虫投喂时间可提高育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