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实时指导
产城融合 统筹发展 走在复兴之路上的塘栖
2015-01-15 10:58  点击:179

  漫步在塘栖,曾经的黛瓦白墙、水榭廊桥都还在时光里熠熠生辉。站在广济桥上,看着石缝间青苔蔓延,留下岁月的痕迹;望着桥下运河水静静流淌,冲刷记忆的泥沙.

新城崛起

新城效果图

亚洲残奥委员会运动中心

塘栖新貌

风情小镇

古镇新貌

文体活动

古镇春色

  作为全国千强镇、浙江小城市培育试点,今天的塘栖,是浙江工业强镇,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超140亿元;今天的塘栖,是浙江省旅游强镇,仅今年的中国杭州塘栖枇杷节,就吸引了游客73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1.28亿元。解读数字背后变化着的塘栖,看它如何在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化的大舞台上演绎出瑰丽的一幕。

  空间的维度:千年古镇,秀水新城

  京杭大运河从北京通州迤逦而来,横贯着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塘栖,是古镇历史发展的主轴线,而如今仍然是塘栖重要的空间视轴线。站在横跨运河的百年广济桥上,左岸的古镇遗风和右岸的小城新姿都尽收眼底。潺潺流水在见证了古镇的岁月变迁之后,又开始孕生一座生活品质城的未来。如何复兴水乡古镇特有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建设三者和谐成长,成为塘栖镇城市化建设绕不开的主题和持久的思考。

  小城市培育试点是塘栖古镇城市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城市建设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塘栖按照“一湖双城多轴多片”的总体布局理念开展城市建设。按照“北古、东强、南秀、西进、中新”的城市风貌,通过对古镇、新城的分区建设,逐步形成新旧共生、山水融合的魅力新城。“北古”以运河综保为代表,打造古镇旅游综合体,“东强”以钱江科技城为代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承接杭州主城区企业的梯度转移,“南秀”以超山综保和丁山湖湿地资源为代表,打造休闲旅游和文创产业综合体;“西进”以老工业园区提升改造为代表,打造先进机械装备制造聚集区;“中新”以亚残奥会运动中心、商贸中心、大型居住区建设为代表,强化城市功能配套,提升人口集聚能力。着力构建新旧城市空间穿插,新老建筑相互交融,历史与未来共荣共生的现代新城。

  流淌千年的运河,虽经沧桑却依然跃动灵秀;延续千年的古镇,在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图景中焕发了新的活力。一系列紧扣水乡主题的重大项目悄然重塑着古镇的空间和人文氛围。以塘栖古镇保护和恢复为目的的“运河综保”工程,目前已经初步建成水北、水南、广济、市南四大特色历史街区,加快推进运河综保业态布局,其中规划中的7500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已完成招商25000平方米,集美食、休闲、娱乐的水南、水北特色街区正在形成。徜徉在古镇中,游人不仅可观赏乾隆御碑,还可漫步古宅廊檐、穿梭三条半弄,细细品味塘栖古韵。

  与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相呼应的“江南三大赏梅圣地”之一的超山,综合整治与保护利用工程也已逐步推进。如今的超山,是自然美、人文美与创意美交融的景观长廊,恰似镶嵌在塘栖古镇中的一颗亮丽明珠,展现着“十里香雪海”的风采。

  塘栖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注重历史文化的恢复与传承,还青山绿水于民,还风情古镇于民,从而构筑一个和美家园与和谐社会协同创建的良好格局。

  发展的厚度:产城融合,活力小城

  城市化的发展从来是与产业推进相辅相成的。塘栖新城以运河水乡文化为基点,以新兴工业实力为支撑,加速产业的全面升级,领航塘栖驶入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快车道。

  塘栖镇通过实施“工业兴镇,工业强镇”战略,扩大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扶持现代装备制造业、高附加值金属制品业行业,产业结构整体朝着合理化方向转变。全面实施“工业经济及装备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已基本完成工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宝鼎重工(002552,股吧)、国能汽轮、中强轧辊、富特带钢等一批行业龙头和重点骨干企业,产业的集聚度和骨干企业的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全镇域(含钱江经济开发区)实施工业项目71个,累计工业投入超20亿元。

  如果说千年古镇是塘栖的根,穿镇而过的大运河是塘栖的脉,那味甜鲜美的金果“塘栖枇杷”就是塘栖的宝。自清代后,塘栖各村遍栽枇杷,每年5月,“塘栖遍地满树金”,这便是最热闹的时候,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塘栖已经举办了十四届的塘栖枇杷节,每年都会吸引海内外游客几十万人次,2012年中国杭州塘栖枇杷节,被评为“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活动”。2012年的超山梅花节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节庆活动之一。就在今年,塘栖梅花节、枇杷节“两节”共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近2亿元。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旅游、古镇文化旅游加快发展,拥有了京杭大运河、塘栖古镇、超山风景区和中国梅花节、中国枇杷节等旅游品牌,塘栖的“节庆经济”初显活力。

  现如今,塘栖以旅游、文创产业为主的三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产业的热度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依托古镇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创意素材,积极引进产业项目,如致力于打造大型一站式城市商业综合体,总投资达15亿元的佳源房产商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6.5亿元即将开工建设的禹昊古建文化创意综合体项目等,以这些大项目的带动,全面推进文创产业的发展。同时,利用“塘北蚕桑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契机,引导蚕桑文化和现代产业交互相融,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提升,推动生态型高科技农业等农业形态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以塘栖枇杷、梅园蜜饯等品牌为龙头,特色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也构成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点。

  今日的塘栖新城,“3+1”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已经打好,经济强镇的轮廓逐渐清晰,积聚而成现代化新城经济的厚度,厚积而薄发。

  美好的宽度:统筹发展,乐活而居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塘栖如何让人们在这座城市里的生活更美好?

  作为杭州都市区宜居宜业新城,塘栖以接轨杭州为导向,坚持大项目带动统筹发展,全力推进小城市试点“百亿百项”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形成品质生活之源。

  今年塘栖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工业经济、新农村建设、民生保障等多个项目。除了两大综保工程以外,保障房、安置房、中医院、法庭等一大批项目有序推进,供电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等民生项目顺利开建。服务提升幸福指数,塘栖深化五大中心建设,打造具有塘栖特色的“5+X”公共服务模式。在已经建成“五大中心”及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等中心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建设了体育健身中心、图书阅览中心、历史文化体验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断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作机制,目前有15个部门24个窗口审批事项79项。完善综合执法中心运作模式,实现数字城管与综合执法的有效对接。调整城市管理体制,开展10+1城市综合管理改革,从体制调整、公交优化(包括公共自行车建设)、智能交通配套、专业市场建设、停车场所增加、街面综合管控、市政养护监管、城市形象提升等11个方面着手,落实责任,全面推进,逐步实现塘栖镇城市管理序化、洁化、绿化、美化、亮化。

  塘栖因航运交通而兴,道路建设在古镇的城市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2011年以来,塘栖镇交通道路建设成果让人应接不暇:省道完成有机更新、秋石快速路延伸段、申嘉湖杭高速塘栖段得以提升……一张通畅的现代交通路网正在纵横延伸。伴随着道路的建设,塘栖新城到临平副城以及杭州主城之间的时空距离将被拉短,优越的地理优势让其集聚与辐射效应日益显著,融入杭州大都市圈。

  增强塘栖软实力,丰满百姓的精神富有。通过举办文化发展座谈会、“温暖塘栖”美丽人物的评选、34支业余文化团队的培育等,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塘栖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