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实时指导
邱县农牧局2015年小麦播种技术意见
2015-11-04 09:08  点击:197
    为搞好今年小麦播种工作,确保一播全苗,苗匀苗壮,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结合邱县实际,特制定小麦播种技术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路子,推广粮食绿色增产技术模式,保稳产、促增产,坚持“七分种,三分管”的原则,夯实小麦播种基础,农机和农艺相结合,通过推广节水稳产技术、精准施肥和合理用药,达到节水、控肥、控药,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稳定和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二、形势分析 1、伏季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今年夏季(6~8月)全市各地降雨量在121~285毫米之间,地域分布不均。邱县平均降水量为210毫米,深层水储蓄不足,底墒欠缺。 2、小麦播期接近常年。今年夏玉米生育进程与常年接近,预计收获期在10月1-5日,小麦播种期接近常年。9月24日,我们对多个品种和地块进行了调查,玉米还没有自然成熟,建议适期晚收,掌握在10月5-15日收获为宜。 3、部分地区仍存在播量偏大的问题。农民受“有钱买籽没钱买苗”思想及整地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播种量偏大,适宜播期内亩播量在30-40斤,导致群体过大,倒伏风险增大。 4、整地播种质量有待提高。随着深松技术的推广,农民对深松深耕整地的认识提高,整地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播后镇压力度不够,小麦播种机自带的镇压器力度不够,缺少专用的镇压器,存在整地后土壤过暄,播种过深等问题,急需专用的镇压器强力镇压,以提高播种质量,起到保墒、保苗安全越冬的效果。 三、主要技术措施 围绕保稳产、促增产、开展绿色增产的总体目标,今年种麦重点推广种植节水品种、足墒播种、适期适量播种、播后强力镇压、科学精准施肥等关键技术措施。 1、普及节水小麦品种。结合地下水超采治理,大力推广节水稳产小麦品种,充分利用节水品种分蘖力强、株型紧凑、旗叶上冲等内在特征,减少水分无效消耗、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生物节水的目的。主要品种有邯6172、邯麦12、邯麦13、石麦15、石麦18、石麦21、观35、衡4399、衡4444、婴泊700等。旱地选用石家庄8号、石麦15、邯麦12等抗旱能力强的品种。 2、足墒播种。针对今年部分地区底墒可能不足的问题,今秋种麦要大力推广造足底墒播种,对于0-4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5%的地块,要先造墒再播种。可在玉米收获前15天左右或小麦播种前浇地造墒,通过造足底墒配合播后镇压等措施,可以免浇越冬水,起到节水的目的。 3、秸秆还田。要在玉米收获后立即进行,粉碎2遍,长度小于5厘米,尽量将秸秆切断,避免缠绕播种机械,影响播种质量。各乡镇要结合有机质提升项目,搞好秸秆腐熟剂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4、隔年深松。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促使根系下扎,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深耕20厘米或深松25厘米。近3年内深耕或深松过的地块,旋耕2~3遍,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深耕、深松或旋耕后耱压、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 5、科学施肥。加大科学配方施肥的普及力度,推进精准施肥,推广节肥高效施肥技术。小麦施肥要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控氮、稳磷、补钾、配微”的原则。通过调整化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和有机肥代替化肥等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有机肥一般每亩施烘干鸡粪500公斤或其他商品有机肥200-300公斤,依据产量目标和当地的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科学使用“配方肥”。推广氮肥后移技术,高产田将底施氮肥的比例减少到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40—50%,追肥的比例增加到50—60%,中低产田氮肥底肥、追肥的比例各占一半,磷、钾全部底施。各地按照产量水平所需肥料的“大配方”,针对本地土壤特点进行“小调整”,同时配合施用锌、硼等微量元素。一般每亩化肥纯氮不低于7公斤,纯磷不低于7公斤。千斤以上麦田,建议全生育期施用纯氮15-18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3-8公斤。(一般亩可底施15-15-10的复合肥50公斤,拔节期追施尿素15-20公斤。) 6、种子药剂处理。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有效预防小麦土传、种传、系统侵染病害和防治地下害虫、灰飞虱、早期麦蚜等。各地要根据小麦品种特点和当地易发、多发病虫害有针对性的选用高质量种衣剂和拌种剂,避免白籽下地,确保拌种质量。 (1)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块。选用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0-300毫升,对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或选用4.8%适麦丹( 2.4%苯醚甲环唑+ 2.4%咯菌腈)30-4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堆闷3小时;或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份)拌种堆闷6小时后晾干播种。(2)小麦黑穗病类、根腐病、纹枯病等发生地块。可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毫升加水对成100-150毫升药浆,处理种子10-15公斤;或选用2.5%咯菌腈5克,对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或选用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 2.4%咯菌腈)2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堆闷3小时。还可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份)拌种,堆闷6小时后晾干播种。(3)杀虫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灰飞虱、蚜虫等,预防丛矮病和黄矮病,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对水5公斤,拌麦种100公斤,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遇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苗期如仍有危害,要及时用辛硫磷、乙酰甲胺磷等1000倍液灌根防治。要注意拌种方法:对于病害、虫害混合发生地块,可根据病虫发生种类选用上述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既要用杀虫剂拌种,又要用杀菌剂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堆闷后再拌杀菌剂,随后立即播种。要随拌随播,不可久置。小麦用杀虫剂拌种后一般堆闷2-3个小时,最多5-6小时,待药剂被麦种吸收后随即播种。一般小麦用杀菌剂拌种后,应随即播种或阴干后立即播种。 7、适期适量播种。播种量和播期配套,严格控制播量,发挥分蘖的作用,避免群体过大,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减少后期倒伏风险。我县小麦最适宜播期为10月10—15日,适宜播期内亩播量控制在10-12.5公斤,根据地力水平适当调整播量,适播期后播种的地块,每推迟1天,基本苗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万,即亩播量增加约0.5公斤。 8、精细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过浅,抗旱、抗冻能力差,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苗子弱。播种时机手应控制拖拉机匀速行走,速度不超过5公里/小时,禁止中途停车,确保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9、等行宽畦全密种植。推广等行宽畦密植播种技术,改12(14)行窄畦为24(28)行宽畦,缩小畦埂宽度,播种行距14-15厘米,畦宽3-4米,畦埂宽度不超过30厘米,以提高田间均匀度,减少地面无效蒸发,充分利用土地及光热水肥资源,有效增加亩穗数。小麦规模化生产及种植大户可示范、推广小麦等行无畦全密种植技术,大田不留畦埂、不留垄沟、等行全密播种,采用移动式节水喷灌、测土配方施肥,降低劳动强度和种植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节水、节肥、增产的目的。 10、大力推广播后镇压。大力推广播后强力镇压,结合地下水超采治理小麦节水技术项目,对购置专用镇压器和镇压作业进行补贴,组织农机专业户开展播后镇压,确保镇压效果,起到保墒节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