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泼水节,我们会想到云南西双版纳;说到风筝节,我们会想到山东潍坊……
在宁波,当旅游搭上节庆这一古老的民族活动形式,真可谓繁花似锦欣欣向荣,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相得益彰。对于乡村旅游来说,节庆活动是展示农业文明和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乡村旅游、繁荣农村经济的天然助推器。
9月18日,来自江苏江阴的黄女士一行六人来象山石浦镇吃海鲜。“知道这里的海鲜好,是在网络上看到了 象山开渔节 的介绍,马上就组团直接到石浦港来吃海鲜,感受海洋文化。”黄女士说。
“当下旅游节庆,主要分为民俗文化节、乡村农事节和户外休闲节,宁波发展得都挺不错的。”资深文化旅游策划人陈民宪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宁波乡村旅游是如何做好节庆大文章的。 记者 吴双颖 记者 张培坚 摄
现状分析
[数据] 去年“宁波旅游节”就带来游客1300万人次
古装片中每逢元宵七夕之时总要举行大型庙会,人山人海。其实,宁波也有故老相传的大型庙会,最出名的就是鄞州的鄞江庙会。
鄞江庙会是一个集祭祀、歌舞、文娱、商贸于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鄞江镇都要举行大型庙会,来自宁波各地及义乌、诸暨等四面八方的摊主、顾客来赶集,其中尤以“十月十”庙会最为壮观。记者曾亲历“十月十”庙会,看祭祀、看土法酿酒、泥雕、石雕,吃手工年糕吃长寿面等花色糕点,玩皮划艇、体验舞龙等,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鄞江庙会的“庙”指它山庙,因而又称“它山庙庙会”,始自唐朝,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唐太和年间,王元玮出任鄮县县令,于他生日的十月初十为它山堰开工日,两年后的三月初三王夫人寿诞日宣告它山堰竣工,后来人们就将它山堰开工和竣工之日定为鄞江桥庙会。
它山堰建成之后,鄞西七乡的农耕饮用水源得以保障。夏天农闲时节,乡民无须再来鄞江桥掏沙,但人们仍记着六月初六的掏沙集会。每年到时都要到鄞江桥赶集,形成了“六月六”庙会,又称“稻花会”。
除了鄞江庙会,宁海的徐霞客开游节、象山的中国开渔节、奉化的中国雪窦山弥勒文化节、鄞州的中国梁祝爱情节、余姚的国际河姆渡文化节、江北的慈孝文化节、余姚的四明山旅游节等等一系列成长性、参与面积大的活动都已成长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节庆活动。可以这么说,特色的节庆活动已成为各个县市区的个性名片。
还不能漏了宁波市最大的综合性旅游节庆——创办于2008年的宁波旅游节,这个以旅游惠民为主题的综合性节庆,已成为一座旅游富民、拉动消费的“金矿”。数据显示,2014宁波旅游节为全市带来国内外游客1300万人次,拉动综合旅游消费110亿元,相当于过去全年旅游总收入的11.5%。
[特色] 宁波各类乡村农事节渐成气候
要说最接地气的旅游节庆活动,那还得数乡村农事节。为什么接地气?农趣参与基础广,美食农果人人爱啊。
在宁波市会展办副主任张幸迩看来,乡村农事节是以当地某种农趣观赏或农果美食特色为载体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节庆活动,一般是在局部有较大影响力。
宁波最早成名且参与度较广的乡村农事节,有余姚、慈溪杨梅节和奉化桃花节、奉化水蜜桃节、余姚柿子节等等。后来农事节庆大扩容,桑果节、樱桃节、葡萄节、蜜梨节、蓝莓节、麦糕节、樱花节、花卉展等遍地开花,县级有节,一个镇一个乡都有自己的农事节。
就以余姚、慈溪的杨梅节为例。杨梅节有多火,先看人头。每年杨梅节期间,从宁波市区、上海、嘉兴方向奔赴采摘地的车流,一度在高速口造成大堵车。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杨梅节期间余慈游客接待量均在40万人次左右;杨梅节有多火,还看知名度。中国余姚杨梅节,斩获荣誉无数,曾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中国节庆产业进程30节之一”、“中国十大物品类节庆”和“全国十大果品节庆”等称号,余姚也因此成为“优秀节庆旅游城市”。
“我感觉,亲子游的标配是摘果赏花。各个季节有花赏,各个月份有果熟,所以亲子游不愁没地儿去。”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俞龙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喜欢邀上亲朋好友的家庭,围绕着宁波周边一站站跑,大家都乐在其中。
“月月有节庆、处处有农趣”,宁波乡村农事节庆渐成大气候,已经占了宁波旅游节庆的半壁江山。宁波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宁波市农家乐特色村(点)共接待游客26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7亿元,带动周边采摘和特色农产品销售约24亿元。
[新兴] 昔日砍柴路成风景线 户外休闲节方兴未艾
相较而言,户外休闲节是最近几年新兴的旅游节庆活动,如马拉松赛、毅行活动、徒步节、骑游大会、登山节、垂钓节等等。徒步运动的兴起,使得年轻的户外休闲节成长得极快。
进入九月中旬,记者的好几个同学微信群里就在商量去登山去走游步道。一位吴同学主推宁波北山游步道鞍山—荪湖段,沿路都有乡村好风光,报名者自然多。
不过说到登山节,说到游步道,就绕不开宁海。2012年5月,总里程达500多公里的登山健身步道在浙江宁海全面完工,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这一条步道把100多个村庄的生态景观、民俗风光、景点景区、农家乐等资源“串珠成链”,昔日的砍柴路成了风景线,徒步爱好者有了一个“千里走宁海”的天然健身步道。
“千里走宁海”就是一个已经小有名气的户外休闲节庆活动,从2012年开始举办。仅2014这一年,就有36个俱乐部参与,每个月度活动都有超过4000人次参与,累计参与人次已多达3万以上。宁海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登山健身步道的带动,每年700多万人次游客到宁海旅游,旅游总收入近70亿元。
今年5月底到9月,宁波市旅游局主办、现代金报社承办了“宁波首届最美乡村旅游景点评选”活动,其中有一个关于“古道游步道”的系列奖项。梳理资料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有东论的牛人总结了“宁波百条古道游步道”,有名有姓的古道游步道达百条之久,更遑论那些不知名的小道步道了。
最终“宁波首届最美乡村旅游景点评选”活动评出了十佳“古道游步道”,分别为横溪镇亭溪岭-松石岭古道、东钱湖骑行道、江北北山游步道、宁海徐霞客古道、塘溪镇黄泥岭古道、瞻岐镇大嵩岭古道、奉化栖霞坑古道、横街镇四福岭古道、塘溪镇菩提岭古道、余姚白龙古道。
原因探究
品牌旅游节庆活动活力基因何在?
旅游节庆活动,这个发展乡村旅游、繁荣农村经济的天然助推器,正在逐渐放大自己的能量。那品牌旅游节庆存在哪些活力基因呢?
民众参与度
活力基因首先在于接地气,参与者众。从那些受欢迎的品牌节庆而言,民众参与度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宁波市会展办副主任张幸迩认为,从宁波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一个趋势是从旅游节庆的数量多向质量精方向发展,数据显示县级及以上的特色节庆活动,从2011年的58个下降到2014年的41个,另一个趋势是从政府主导向民间主导发展。无论是降低数量以更保证质量,还是引进专业的市场团队来策划节庆活动,这都使得节庆活动的民众参与度更高,内容更接地气。
文化内涵
活力基因还在于文化内涵。我们去云南去贵州等地,为什么对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那么感兴趣?他们着盛装,载歌载舞,展现完整的一套仪式,他们特有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我们。而从记者的自身经历来看,那些强调仪式感的节庆让人印象尤其深刻,那些注入当地历史文化基因的仪式特别能打动游客。比如开渔节的祭海仪式,看完之后让人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对大海的敬畏对丰收平安的祈福,来自八方的游客就会觉得“我确实真切感受到了渔区文化,对渔区有所了解了”。
标志性活动
活力基因还在于旅游节庆的标志性活动或者说核心活动要有“恒”有“变”。某文化公司的策划总监石先生称,旅游节庆的核心活动肯定有其独特性,所以要有一定的稳定性,比如说宁海徐霞客开游节,每年中国旅游那日,“徐霞客”总要骑着高头大马沿着他当年出行的路线走一遭;但在稳定之余,旅游节庆的核心活动也可以适应新情况做出一些新调整,核心活动内容可在一致的理念之下每年换个小主题。
出路思考
热闹与内容要同步
文化含量衍生礼品要升级
在看到品牌旅游节庆活动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还是有一些节庆活动“大而空”,缺少对活动内容的提升。比如记者看到某某加上了“国际”字眼的节庆活动,重头戏就是开幕式和论坛,但开幕式多为嘉宾、专家、业内人士出席,论坛是高深了,民众参与度却极低。
一个旅游节庆活动要想持久获得市场好感,必须不停思变以接地气。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旅游节庆活动在思变。
以前的象山开渔节,投入是巨大的,比如第13届象山开渔节,主办方请了那英、孙楠、杨澜、周立波等明星,以“桥海之夜”为主题的歌舞晚会盛大壮观。而当第16届开渔节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文化节庆活动后,这个节庆更加注重民俗性、群众性,逐步从“官办”向“民办”转变,逐渐“还节于民”。2014年的第17届象山开渔节、2015年第18届开渔节的活动也是充分考虑群众口味,多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现,投入大效益少的活动被砍掉了。
“节庆办得好,形式体现热闹,但热闹与内容要同步,内容要升级。现在我们的开渔节要传达环保主题,要倡导 感恩海洋、保护海洋 的理念。我们在设计祭海仪式、开船仪式、妈祖巡安仪式、渔区民俗文化巡展等等一系列活动时都考虑了这些理念的传递传达。”象山县大活动办公室主任钱江告诉金报记者。
简单来说就是,旅游节庆活动要热闹,但热闹之后还得让人悟出点什么。
对于当下旅游节庆活动的转型升级,资深文化旅游策划人陈民宪讲了自己的思考:一是不少农事节庆活动需要增加文化内涵以保值节庆的含金量,还可以加强延伸性的活动,不只是摘个杨梅摘个葡萄结束,可以教游客来做杨梅干做简易葡萄酒等等,这一点台湾的农事节庆做得比较成功;二是旅游节庆活动的衍生礼品大有可为,带有当地鲜明个性的礼品也是旅游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大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