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实时指导
沙门氏菌病(副伤寒)
2015-11-04 09:07  点击:194
    病原是由沙门氏菌,引起毛皮动物副伤寒的沙门氏菌有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雏白瘌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蒙秦维提尔沙门氏菌、婴儿沙门氏菌等。幼兽易发,急性经过,发热、下瘌、败血,肝脾肿大。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及隐性感染沙门氏菌的畜禽肉类饲料是非常危险的传染来源。沙门氏菌的健康带菌在种兽很普遍,当饲养管理不善,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及容易暴发。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六、七、八月份。发病过程急性,主要侵害1~2月龄的仔兽。
    (1)病状:
    ①病程长短不一,最急性5~10小时或2~3天;一般的1~2周;慢性的3~4周。
    ②病兽体温升高达400C~41℃~42℃,精神沉郁,眼窝下陷无神,弓腰缓行;呼吸浅表频数,咳嗽,流鼻漏;眼结膜炎,流泪。
    ③下痢、呕吐,病粪呈水样,并混有大量的胶状粘液、血液,病兽四肢无力,后肢常呈海豹式拖地,后肢不全麻痹,病后期粘膜和皮肤黄染。
    (2)防治:
    ①养殖场发现病兽,立即隔离治疗,全群用抗菌药控制疫情,可选用氟苯尼考、新霉素、复方庆大霉素、链霉素、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复方磺胺类药物拌料口服,连用7~10天。
    ②对病兽要采取综合治疗,强心、抗菌、调整代谢。(同大肠杆菌病)
    ③免疫接种。
    ④高温消毒可疑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