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采收损失,减轻病菌危害,菠萝采收时间以早晨露水干后为宜,阴雨天不宜采收,以免发生果腐病。采收当中应留2cm长的果柄 ,作为鲜果销售,可保留果顶冠芽。远距离运销,为节省包装与贮藏费用,还是除去冠芽为好。
菠萝采后损失主要由病菌引起的病害即黑腐病、褐腐病以及生理性病害黑心病等。
菠萝黑腐病:黑腐病又称软腐病,其病菌可从果实冠芽切口、果皮伤口入侵果肉,或在收获期从果柄上的切割口入侵果实,或贮运装卸的损伤伤口处发生感染,感染48小时后即可出现症状,发病初期,病菌侵染部位产生暗淡或微褐色的水渍病斑,严重时,颜色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并流水。防治该病一方面要避免机械损伤,采后防止日晒;另一方面,采收时每割一个菠萝,割刀应先在消毒液中浸一下,同时,采后用特克多1000ppm浸果5分钟,对该病防治良好;或将果柄切面浸渍含10%苯甲酸的酒精或农药抑霉唑也可。
菠萝黑心病因:菠萝是一种对低温敏感的热带水果,一般低于6℃便会发生冷害,其中黑心病是菠萝贮藏过程中的最普遍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其主要就是由于果实在生长及贮运过程中遇低温所致。菠萝黑心病症状,发病果果实外部无感病症状,但剖开后,紧靠中轴的果肉变褐,故又称内部褐变病。病斑初期呈半透明状的小水泡,以后颜色变暗,范围扩大,变干变黑。发病严重时,甚至可使离果皮10mm以内的全部果肉褐果心损坏变黑。秋冬季菠萝果实在田间受到低温影响,可诱导该病发生,而夏收菠萝相对较小发生。同时,发病果实不能完全后熟,果皮颜色变黑变暗,风味差,冠芽萎焉或容易脱落
菠萝褐腐病:褐腐病过去主要在国外发生,近年来国内如广州的卡因菠萝栽培上也发现此病,一般发病率在1%-2%以下,但个别产地高达13%。该病主要危害成熟果,被侵染果实小果外观与好果无异,但剖视,被害小果变褐色或有黑斑,通常感病组织分散,不集中在果轴及其附近,后期变干变硬,也不易扩展,对此病的防治关键要注意防止机械损伤。
菠萝黑心黑腐病防控技术
2015-09-18 10:13 点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