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 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为害,减产幅度一般在 25%以上。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使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但不脱落。药剂防治主要应用 58%瑞毒霉锰锌或 72%克露可湿性粉剂,用量均为种子量 0.3%~0.4%拌种。对已发生大豆根腐病的田块,可以在发病初期用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 58%锰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900 倍液灌根,7~10 天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
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主要浸染茎秆,一般 7 月下旬开始发病,浸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药剂防治:用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40%核菌净 1000 倍液或 50%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喷雾。
灰斑病 又称斑点病,一般在 6 月上中旬叶上开始发病,7 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 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受害减产 20%~30%,品质降低。药剂防治:除在播种时用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 0.3%拌种外,在大豆花荚期,每亩用 50%多菌灵或施可得 800~1000 倍液喷雾防治,或用 5%已唑醇悬浮剂 20 克对水 30千克,或用保治达(18%咪鲜胺?松脂酸铜乳油)20 克对水 30 千克喷雾防治。
霜霉病 危害幼苗、叶片和籽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粘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 300 溶液或甲霜灵 800 倍液喷洒,每亩用药液 40 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