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畜禽接种疫苗后,畜禽能否产生有效的免疫效果,取决于很多的因素。除了选择优质疫苗、严格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等外,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做好免疫人员的防护。首先应免疫人员洗手,戴乳胶手套、口罩等,并做好人身防护。
2.详细了解疫(菌)苗的运输和保管情况。凡受到长时间日光照射,接触过高温的疫(菌)苗及长霉的液体苗和冻结后的氢氧化铝苗均不能使用。
3.用前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检查疫苗瓶及标签情况。 对疫(菌)苗瓶破裂、疫苗过期、无批号或不明来源的疫苗禁止使用。
4.使用疫苗时要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用苗途径一定要准确,该注射的注射,该饮水的饮水,该混饲的混饲,该气雾的气雾。 使用液体苗时,要充分振荡混匀,但不能用力过大,以防产生气泡。稀释冻干弱毒疫苗时,严禁用热水、温水及含氯等消毒剂的水稀释,最好用0.9%生理盐水按规定倍数稀释,并充分摇匀。疫苗稀释后应放阴凉处,并尽快用完。夏天一般不超过2小时,冬天一般不超过4小时,以免影响免疫效果。总之在用苗过程中尽量做到4准:疫苗种类准,用苗途径准,稀释倍数准,用苗剂量准。
5.使用冻干苗时还应检查真空度。如果注射器扎刺瓶塞,稀释液能自动快速进入,说明真空度较高。反之,如推进稀释液阻力大,说明已失空。拔塞开瓶稀释时,拔出胶塞比较困难并发出清脆的爆破声,说明真空度较高,否则已失空。失空的疫苗一般也不能使用。
6.注射器、针头、稀释用具和注射部位要进行严格消毒。为防止接种疫苗时传播疫病,注射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消毒、细致操作。注射器、针头应洗净煮沸10~15分钟备用,注射疫苗的针头最好一头(只)动物换一个,无条件时必须一栏动物换一个。使用疫苗时一般不宜将疫苗瓶盖打开,应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瓶盖,再进行稀释。给动物注射过疫苗的针头,不得再插入疫苗瓶内抽吸疫苗,可用一个灭菌针头,插入瓶塞后固定在疫苗瓶上专供吸疫苗用。接种活苗过程中,吸苗后排出针管空气时,应在针头上放块酒精棉球。被污染的酒精棉球、空疫(菌)苗瓶及剩下的余液,必须高压或煮沸消毒,亦可深埋处理。
7.注射前须了解当地畜禽的健康状况。如附近鸡群正在流行某种传染病或需要免疫的鸡群已零星表现出某种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就应考虑是采取大剂量的紧急免疫接种,还是在药物治疗恢复健康后再接种。一般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进行预防接种。畜群中体弱多病的占比例较大时,也不宜预防接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接种,免疫力相应减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禁止给不健康的动物接种疫苗。
8. 免疫接种后,要严密观察畜禽群的生理性反应。一般在接种后的短期内,畜禽会出现生产性能轻度降低,采食和饮水减少等轻微反应。个别动物接种疫苗后,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皮肤出血等较严重的过敏反应,特别是发生倒地休克时,应立即进行抢救。一般是给过敏动物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进行治疗,必要时用安娜加强心。
9. 为使接种的畜禽产生坚强免疫力,在预防接种前后2周内,应注意畜禽的饲养管理,在日粮中增加3-5%蛋白质,以利于提高畜禽的免疫水平,增强免疫力。接种弱毒苗前后一周内禁用抗生素类药物及含有抗生素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因为抗生素对细菌性活疫苗具有抑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