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松山区:猪瘟的发生与主要临床表现
2015-07-22 09:12 点击:177
猪瘟,有些地区叫作“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新疫区刚发生本病时,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本病常发地区,它往往表现为一种慢性经过,并且容易混合感染一些病原菌,如巴氏杆菌、沙门氏菌、而使病情变得更复杂。
病毒、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猪可通过同健康猪直接接触,或通过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死猪的血液、内脏污染环境,而使健康猪发生间接接触传播。病毒主要是经口传入的,另外眼结膜、鼻咽部黏膜也可成为病毒侵入的部位。
自然条件下,一年四季各种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容易发生本病。20日龄前的仔猪一般可从母猪初乳中获得了较充足的抗体(血液中抵抗病毒的一种蛋白质),因此,对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猪瘟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的潜伏期为2~4天,也有的延迟到20天才发病。体温升高到41~42℃,持续不退。病猪精神不好,不愿走动,常钻在垫草中睡觉。食欲减退或不吃食,喜欢喝水。眼结膜潮红,眼屎增多,使双眼不易睁开。病初排粪干燥,圆粒状,后期拉稀,粪便恶臭并带有黏液或血液。有耳根、颈部、腹下和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用手指按压不褪色,证明是出血。常在1~2周内死亡。
未死的病猪转为慢性,病程可达一个月以上。食欲时有时无,体温时高时低。拉稀和便秘交替出现,继发巴氏杆菌感染时常发生咳嗽和呼吸困难。小猪发生慢性猪瘟后,生长发育受阻,常成为长不大的“僵猪”。怀孕母猪发病,可造成死胎、弱胎或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