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白绢病诊断及防治措施
2015-07-22 09:12 点击:218
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主要危害韭菜的须根和鳞茎。病源主要从伤口侵入,高温高湿季节发病严重,黄淮地区6月中旬开始发病,一直危害到10月上中旬。发病初期叶片干尖变黄,须根、鳞茎周围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中后期植株四周地表处可见白色菌丝,并有油菜籽状菌核,菌核前期为黄白色,后期变成茶褐色。须根、鳞茎受害后初期呈褐色,后期须根、鳞茎腐烂,整株死亡。危害轻时可造成缺苗断垄,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绝收。
防治措施
①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与玉米进行轮作,玉米茬种韭菜白绢病发生较轻。
②白绢病菌为好氧型真菌,深耕深埋可抑制菌核萌发生长。
③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定植。在高温高湿季节移栽,易从伤口侵入,条件适宜,发病加重。
④发病初期,发现个别植株感病要及时拔除病株,带出园外深埋,并在病穴周围撒石灰粉或用50%代森铵800倍液灌根灭菌。
⑤发病初期可用15%三唑酮1000倍液或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灌根,每7~10天1次,连续2~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