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防治技术
2015-06-29 18:23 点击:14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一种以种子带菌及土壤传播为主的水稻病害,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日本首先报道,80年代初我国首次在浙江发现,近年来由于种子市场放开,加之产地和入境检疫制度不严,该病的发生危害面积逐年扩大。由于其危害蔓延较快,一般田块损失30%左右。严重的可达到60%-80%,结合该病的发生特点和危害途径,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由于该病具有种子带菌,稻草、稻桩和植株伤口和叶鞘及根系伤口入侵多种传播感染形式,因此首先应把种子检疫放在首位,做好种子药剂浸种,不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等农艺措施和培育壮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病源传播途径。 做到氮、磷、钾合理搭配,适时施用,在水稻分蘖期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和排水晒田、拔除中心病株等措施进行防治。 药剂防治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用药。根据该病发生在稻株基部的特点,用药时可采取加大药液用量,将药液直接喷施在茎杆基部,可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主要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1、用叶枯宁150克/亩兑水80公斤喷雾,同时还对白叶枯病也有相应的防治效果。 2、用叶枯灵150克/亩,加强氯精50克/亩兑水80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