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实时指导
夏季养殖场消毒应注意的问题
2015-06-18 08:43  点击:623
   夏季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繁衍旺盛的季节,因此消毒工作是夏季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环节,合理使用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消毒剂的效力,应注意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1. 夏季的环境(包括畜体表面、圈舍表面、排污沟、周围环境)有机物增加,会影响某些消毒剂的效果,应尽量考虑使用对环境适应范围广的消毒剂品种,如氯制剂等。 随着温度的升高,消毒剂的分解速度也加快,作用时间也会缩短,加上夏季是细菌与病毒繁殖的旺盛期,要考虑提高消毒剂的使用频率。
   2. 消毒剂的选择。  夏季阳光充足,能使有些消毒剂迅速分解而失效,如聚维酮碘,络合碘等不宜在室外使用。 应注意经常更换新型的消毒剂,杜绝经常使用同一种消毒剂, 消毒剂的温度,消毒剂的杀菌效力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增高,杀菌效力增强,因而夏季消毒作用比冬季要强。
   3. 注意消毒剂的浓度。 消毒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一是浪费,二会腐蚀设备,三还可能对畜群造成危害。另外,有些消毒药浓度过高反而会使消毒效果下降。消毒液用量方面,在喷雾消毒时按每立方米空间30毫升为宜,太大会导致舍内过湿,用量小又达不到消毒效果。
   4. 注意消毒死角。很多养殖户消毒时存在着误区和漏洞,使得消毒不彻底,反而助长了病菌的传播。 消毒死角包括:地面的清理,要先清理后消毒。消毒池边的人行过道;大体积物品,例如脏的保温箱等。
   5. 合理的消毒程序。⑴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场前要先自身消毒;⑵环境消毒。养殖场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舍内一般用三种以上的消毒液交替使用,带畜消毒,一周两次,⑶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一般先将用具冲洗干净后,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一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 ⑷  5 粪便的消毒。实践中最常用的是生物热消毒法,此法能使非芽孢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粪便变为无害,且不丧失肥料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