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实时指导
水稻潜叶蝇防治技术
2015-06-14 09:10  点击:150
    水稻潜叶蝇是水稻苗期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区以第二代幼虫危害水稻幼嫩叶片。 主要发生于插秧后的稻苗上,幼虫孵化后钻入叶片里面潜食叶肉,残留上、下表皮,使受害叶片呈现不规则的白色条斑,在其中可见乳白色至黄白色长形无足的小蛆形幼虫,后期还可见小而长的褐色至黄褐色多节的长条形两头尖的蛹。发生量多、为害重时可造成稻叶枯死、腐烂,造成叶片枯萎。在发生期抓起白色条纹的叶往上掳,叶面上有凸起地方用手拨开,就会看到幼虫或蛹。
 
    1、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水稻潜叶蝇在我区一年发生4—5代,多以成虫在稻田附近杂草间越冬。4月上旬越冬成虫在白天开始活动,第1代发生期是在5月上旬的稻田附近杂草上和水稻育秧苗上为害和繁殖;第二代发生期是6月上旬—7月上旬,在水稻上危害和繁殖;7月上、中旬潜叶蝇幼虫羽化为成虫,转移到稻田附近的杂草上为害和繁殖第3—4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羽化为第4—5代成虫越冬。
成虫日出夜息,无风天气活动较盛。成虫喜欢在下垂和平浮水面上的叶尖上产卵,因此深水灌溉、弱苗、缓苗不好的地块发生重。 潜叶蝇在白天产卵,具有多次产卵习性,每次产卵3—10粒,最多可产数十粒至上百粒,5—7天孵化成幼虫,孵化后幼虫即侵入叶肉潜食,有些还有转移习性。
    2、防治方法:
(1)培育壮苗  带蘖、带药移栽。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潜叶蝇危害。
(2)清除杂草  清除田间四周杂草,消灭越冬代和第一代虫源。
(3)浅水灌溉  可使稻苗健壮生长、叶片直立,可减少成虫产卵机会和造成幼虫因缺水而失去存活的机会。
(4)药剂防治 :如果潜叶蝇发生的重,应该在6月上旬喷药,如果发生的不重,可以延后至6月中旬结合水稻负泥虫一起进行防治。
应用的药剂:
(a)40% 乐果乳油80-100毫升/亩;
(b)30% 速克毙800倍液;
(c)2.5% 敌杀死(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喷雾;
(d)2.5% 功夫(三氟氯氰菊酯)  1000—1500倍液喷雾;
(e)80% 杀虫双撒滴剂每亩200—300ml 直接甩施;
(f)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