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我市今年春季气温条件和土壤墒情略好于去年,但春风起后对于干旱地块仍要保墒种植。要立足保墒抗旱和“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齐苗、壮苗”这两个核心来进行。
(一)科学用种,严格处理
根据我市积温、气候、土壤肥力等因素科学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不同熟期、耐旱、抗瘠薄、广适高抗的品种进行搭配种植。要杜绝越区种植,以确保安全成熟。
为了保证全苗、壮苗,种子要进行播前处理。一是选、晒种。对种子要进行认真地精选,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和杂质;播种前一周将种子晒2-3天,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以上,玉米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4%,大豆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2%。二是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主要方法是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在播前5-7天进行。三是在旱区或墒情极差的玉米地块,可采用抗旱保水剂和抗旱种衣剂等化学调控技术,减少水分散失,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季节性和阶段性干旱防御能力。
(二)精细整地,确保墒情
春整地要以提高作业质量、保住土壤墒情为核心;秋翻春整地的,待土壤化冻5厘米时进行耙、压整地,保墒提墒。玉米田春季顶浆打垄的待土壤化冻10-15厘米时,在已清除根茬的地块上实行三犁成垄,深施底肥,随打垄、随镇压,注意保墒。低洼易涝地块,要密切关注土壤状况,整地时若出现农田积水,应采取措施排除,以免影响整地和播种质量。对于非保护性耕作地块,应提早对秸秆进行清理,以利于提高地温,尽早达到待耕状态,以免影响春耕整地。
(三)增施农肥,深施化肥
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山坡地和瘠薄地。一般结合整地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30-40吨/公顷。化肥要根据测土配方、进行平衡施肥。玉米田要分底肥、种肥、追肥,分层、分次施用,不提倡“一炮轰”,以免后期脱肥。大豆田提倡一次性深施化肥。底肥一定要深施,一般在整地时将化肥施入垄底。若化肥做种肥使用,用量不宜过多,做到种肥隔离,避免烧伤种子和幼根,影响出苗。
(四)抢墒播种,提高质量
对于土壤墒情好的地块应及早抢墒播种。
一是适时抢墒播种。当5-10厘米耕层日平均地温稳定达到8℃左右时,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时,为适宜播种期,土壤含水量只有18%时,要抢墒播种。二是对于干旱地块要先灌水后播种。在墒情低于18%时,要先灌水填墒再播种,对干旱严重的地块采取一条龙抗旱播种技术。三是垄侧保墒播种。采用垄侧保墒种植技术的地区,在地温适宜时可直接播种,做到少动土,以免失墒。四是地膜覆盖栽培。有条件的地方或旱情严重的地块,尽量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保墒、增温促高产。五是视墒镇压。播种后视土壤墒情、播种方法采取相应的镇压方式和强度,确保土壤墒情。六是膜下滴灌栽培。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以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玉米田要大力推广机械播种技术和人工扎眼器播种技术,确保不误农时和播种质量。
大豆田适宜播种应以保墒为中心。当耕层地温稳定通过10℃时可以进行播种,并连续作业防止土壤水分散失。深开沟以确保种子播在湿土上,覆土均匀,镇压后达到2厘米,确保播深一致,播后镇压保墒。土壤墒情适宜时,播后2-3小时进行镇压;土壤墒情较差时应随播随压;土壤湿度大(含水量>25%)或播后遇雨的地块,需待地表出现2厘米干土层时再进行镇压。播种顺序应是先种岗地,后种洼地;先种沙土地,后种粘土地;先种晚熟品种,后种中、早熟品种。中东部部分地块低洼积水应及早开挖排水沟降低土壤水份。
(五)化学除草,降低残留
农田化学除草是一项节本、降耗、增产、增收的技术措施。我市农田化学除草方法有两种:一是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播种后,如果春季雨水充沛、土壤湿润,宜采用土壤封闭处理。二是苗后茎叶喷雾除草。在干旱地区,或土壤封闭处理效果差的田块,可选择茎叶除草剂进行茎叶喷雾除草。玉米与其它敏感作物间作地块要进行人工除草。采用化学除草技术要根据当地降雨和土壤墒情选择除草效果好,短残效,对下茬作物没有影响的除草剂。同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杂草种类以及种植方式不同,选择不同的除草剂品种,保证除草效果。化学除草剂要选择“三证具全”的产品,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及方法操作,避免产生药害。